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PPP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多位参会专家对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表示,虽有着多重政策支持,但PPP项目也面临着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问题。要促进PPP合作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防止主体动机出现异化,合作双方不仅要有确立互信,还因遵纪守法。
PPP为一项国家战略
2013年以来中央高层对推广应用PPP模式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从国家到地方均推出大量的PPP项目,PPP由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凸现出我们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意义。
在会议中,西南交通大学徐飞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和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营的要求。此外,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现阶段,PPP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尤其是2015年以来,社会关注和推广的实际和效果更可以说是快速的发展,用一些业界的话是爆炸式的发展。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韩斌认为,经过几年的探索,PPP已经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中央领导非常的重视,2014~2015年李克强总理已多次在不同的场合研究提出和部署 PPP工作。目前,中央层面已由财政部牵头,各省设立PPP支持基金,总规模1800亿,现在已经超过十个省市区已经和正在建设基金。
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陈书平指出,四川是西部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推广PPP模式的积极实践者。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截止到到3月 31日,四川全省736个项目纳入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投资7153亿元,占入库项目总数的10.3%,项目数居全国第三。
在政策制度方面,四川省省级财政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综合稳固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政策的激励机制。同时,省级财政支出十亿元,设立了PPP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债券投入,融资担保多种形式搭建政府持续支持的平台。
合作共赢裁判员是法
PPP包括三个关键词,竞争、平等、对价,其改革按是基于政府、市场、公众三者共赢的机制推进的。
从实质上讲,PPP的主旨是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在《双城记》里,狄更斯曾讲到过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糟的年代。”
当然,PPP现在也面临着各种问题,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表示,从2013年开始一直到去年,相关部门已高强度出了一堆文件、制度、办法、条例、规范等等。与此同时,脑子里面却不断出现P2P,这个跟PPP有关系吗?PPP是金融的范畴,那P2P也是金融的范畴,互联网金融典型的业态就是P2P网代,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东西?信用,而恰恰在现在社会上我们打的折扣实在是太大的,我们的监管是缺失的,我们的经营也是不善的,最后动机就异化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财政学会PPP专委会主任委员贾康表示,大家过去的基本认识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归政府,划清市场和政府边界。但发展到PPP 创新时,却是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合作。那过去说了多年的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怎么又合到一起了?
就PPP而言,贾康进一步指出,当中确实在竞争形态上是一个螺旋形的否定跟否定,原来是政府要收敛自己的便捷带来一系列的深化,而螺旋形到现在正深化创新。在工程基础等一系列的PPP项目里面,政府和企业都要一起做事情,在一个项目没有走到最后政府和企业作为伙伴关系签约之前,这个发展过程当中确实可以说政府的身份不可避免带着裁判员的色彩。
但项目要给出规划和政策信息,在这方面利用公众权利的职能,要处理只有政府才能处理的和规则相关的事情。进入实际操作之后,政府是什么身份?从签合同开始,政府就是运动员的身份,裁判员到哪里去了?裁判员是法,因为国家的合同法和与合同法相关所有的法规作为裁判员,不光要求企业,还要求政府一起守约,履约。当然,这里面要根据实际的复杂问题做进一步的整个流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