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财政部官员:PPP有四大难题 要用洪荒之力推进

发布日期:2016-08-17    来源:腾讯财经
分享到: 更多

   “一是项目规范实施难,二是健全配套政策难,三是社会资本退出难,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难。”8月15日,2016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在上海召开。财政部 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司司长孙晓霞表示,PPP模式虽然有四大难题,但还是要“使出洪荒之力”,推动PPP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中央大力提倡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孙晓霞认为,PPP模式已经与“互联网+”、“双创”等热点词汇一样,成为新经济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政府从公共服务的管理者、提供者,逐渐转向监督者、购买者;开始从重建设、重融资,转向重运营、重合作。有的地方甚至将推广PPP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指标。”孙晓霞指出,各级政府对PPP的观念已经改变,并且财政部已经制定覆盖PPP“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还成立了1800亿元规模的中国PPP基金。

   2015年,财政部从地方政府上报的1000多个项目中,筛选了两批共233个“中央财政示范项目”。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落地项目已经有619个,项目总投资额1万亿元以上。

   “当然PPP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孙晓霞同时指出了PPP的四大难题:

   一是项目规范实施难。一些地方为尽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

   二是健全配套政策难。目前土地、价格、融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亟需进一步完善。然而,这些政策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短期内出台存在一定难度。

   三是社会资本退出难。在与社会资本的谈判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侧重准入保障,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化退出,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安排,导致社会资本退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难。一些地方政府和项目实施机构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业务的人员,也缺乏PPP项目运作经验,操作能力相对不足,在项目谈判的过程中,甚至难以与社会资本“对话”。

   孙晓霞表示,财政部一直坚持PPP的规范与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明确要求推广运用PPP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先发展再规范”的老路,“要使出洪荒之力,推动PPP可持续发展。”

   孙晓霞明确提出,财政部将从三个方面“使出洪荒之力”:

   第一,加快立法进程。PPP立法是打消各方疑虑、保障各方权益的关键举措,给社会资本参与PPP“吃一个定心丸”。

   第二,落实扶持政策。PPP项目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激励和引导。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在土地、价格、融资等方面,量身打造适应PPP需要的配套政策。

   第三,加强项目管理。财政部将尽快推出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着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此外,为了推动PPP规范健康发展,要坚决制止通过回购协议、保底承诺等方式变相融资。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