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PPP模式应用于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9-08-01    来源:大岳咨询
分享到: 更多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热文引发了广泛讨论: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很多人考上了本科甚至清华北大,改变了命运。这是在线教育、直播课堂的一次成功应用,更预示了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前景和方向。

   教育部2018年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多以校为单位进行零星采购建设,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使用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千差万别,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孤岛”现场普遍存在。因此,未来教育信息化向区域集成化、系统大平台化的转变将是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就有必要通过整体打包建设运营的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项目,而采用PPP模式实现的“投建养一体化运作”将成为最优解。

   一、教育信息化项目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PPP项目与一般基础设施类PPP项目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期限不宜过长

   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分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设备的物质寿命周期多为6-8年,少于PPP项目的最短合作期限10年,因此项目合作期内硬件设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如果项目合作期限设置过长,将导致硬件设备更新改造的数量增加和政府方支出责任的加大,无法实现一般PPP项目通过延长合作期限来减少政府方每年财政支出的目标。所以,教育信息化PPP项目的合作期限设置不宜过长,建议采用建设期N年+运营期10年的“N+10”模式。

   2.规模效益明显

   首先,与传统的以校为单位的零星采购模式不同,通过PPP模式可以实现区域整体规划、统一建设,极大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同时,同区域内选用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硬件设备,可有效提高教育数据和教育资源的传输与共享效率。并且,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备采购,还可降低设备采购单价,降低成本。

   3.前期设计文件具备极强的时效性

   教育信息化行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如:产品成熟度不高、定制化严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等。因此,设计文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区域局限性,超过一定时间和空间后,相关设计又需要重新进行。

   4.更新改造难预测

   教育信息化项目中硬件设备种类较多,不同设备的使用年限差异较大,同类设备因运行环境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年限也各异。并且未来设备换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均无法充分预知。因此,教育信息化PPP项目中测算难度最大的,就是运营期内硬件设备更新改造费用了。

   二、教育信息化PPP项目中的关键问题

   教育信息化PPP项目在国内早有尝试,海南、河北、陕西等多地均已有落地案例,但若简单照搬传统PPP项目的运作模式和实施路径将不利于项目开展,笔者梳理出部分关键问题,抛砖引玉。

   1.妥善处理存量资产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充分重视,发展迅速并初步形成了教育资源的建设体系,基础网络设施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为今后的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已实施项目可能面临更新换代和不匹配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问题,因此如何处置存量资产,既能匹配项目建设又不造成浪费,是项目前期工作的关键,也是PPP模式设计时需要重点处理和研究的内容。

   2.合理设置采购条件

   不同于传统信息化单点建设的模式,教育信息化PPP项目设计范围广、投资额大,因此要设置好对投资人需具备条件的要求,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质量。同时考虑到现阶段全覆盖投资人数量有限,可以允许联合体参与,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3.制定结算审计原则

   针对教育信息化PPP项目设计范围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做好项目结算审计尤为重要。不同于传统土建类建设项目,教育信息化项目主要涉及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对应定额和组价计算规则不全,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做好审计原则和配套安排:一方面,深化设计,争取做到清单报价;另一方面,对于社会资本采购前不能达到详细建设清单的项目,应在《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电子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基础上,充分利用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4.合理测算使用者付费

   教育信息化项目的使用者付费,主要来源于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一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个体学生的教育增值服务,如个性化诊断报告、成长报告、错题记录及分析报告等,该项费用一般按月收费;另一方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点播,如名师微课、名师讲堂等,该项费用一般按次收费。然而,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师生数量、家长付费意愿均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合理测算使用者付费。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1.因地制宜进行项目规划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因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建设状况差异较大。在项目建设阶段,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将是智能化,目标是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应是均衡化,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建议政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能充分重视对项目建设内容的选择,结合当地的切实需求,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设备种类。此外,也可以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由社会资本以项目建议书形式向政府提交技术方案,由政府择优选择。

   2.深化前期工作、加快进度

   教育信息化PPP项目在调研需求的基础上,要深化项目设计,做到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明晰各方职责,避免信息系统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状况。同时要加快前期深化建设,保持前瞻性,在设计文件有效期内迅速推进项目,以防重复工作,避免中标后建设内容出现重大调整。

   3.绩效考核应以使用者为重点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信息化部门一直定位为教辅部门或者服务部门,专业性较强。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很少进入决策层,调动资源能力有限,单个部门的力量较难全面激发全校或全区域参与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考虑到PPP项目运营阶段的核心考察路径是绩效付费,建议将绩效考核作为教育信息化PPP项目前期方案编制和后续PPP合同编制阶段的核心点。建议针对信息化项目专业性强的特点,以使用者(信息化部门、学生、教师)为中心进行绩效分析与考核,同时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的特点来构建对应的评价指标,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评价。

   4.运维责任包含更新改造

   教育信息化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运维责任常包含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两部分。其中,日常维护工作为项目软件系统的维护、硬件设备的故障检修及零部件更换;更新改造工作为项目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整体升级、更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两项工作的边界不易准确界定,不同情形、不同设备的适用性不一。建议将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均作为项目公司的运维责任,财务测算时考虑硬件设备的更新改造费用。虽然包含更新改造会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但这样可以明确社会资本的运维边界,有效提高项目的整体运营效益。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