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迈向高质量PPP学术研究”主题研讨会学者观点合集

发布日期:2020-11-13    来源:清华PPP研究中心
分享到: 更多

   10月25日,由中国高校PPP论坛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承办的“迈向高质量PPP学术研究”主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主要面向中国高校PPP论坛成员,来自PPP学术界、政策界和实践界的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PPP学术研究、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现场主题分享和专题研讨,另有50余位学者通过线上直播参会。

   其中“PPP理论与实践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环节由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高校PPP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宋金波主持。天津理工大学教授杜亚灵、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洁、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颖、大连海事大学教授谭志加、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王楠楠和山东建筑大学教授杨杰参与讨论,学者们的研讨观点整理如下。

   杜亚灵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

   过去主要从事PPP项目治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合同治理、关系治理(其边界尚不清晰,我的研究仅涉及公认度较高的信任,以及对中国PPP项目尤为重要的公平和角色感知)以及二者的适配(主要关注控制与信任之间的交互作用)。未来至少有以下两大研究方向可供青年学者探索:首先,合同治理、关系治理以及二者适配的研究仍需精耕细作,关系治理研究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会使二者适配方面的研究空间顿然开阔;其次,将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相结合来解决我国PPP项目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就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我目前正在做的就是此类研究,即通过充分考虑尽善履约行为的利益分配来激发PPP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诱发尽善履约行为的关系要素将影响利益分配结果。

   李洁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1.应研究中国的情境下PPP管理,本轮的PPP项目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一是国企参与大项目多,二是以片区开发为代表的项目群多,这与中国国情是相符的,我们应该对PPP项目进行细化管理,对于投资大、社会影响大、国企参与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应探“合同管理+行政管理”的复合型的项目治理模式。对以片区开发为代表的集成PPP模式,应结合项目群管理理论,探索创新PPP模式和管理。2. 对投资大、公益性强的PPP项目,应探索新的VfM评价方法,探讨CBA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定量评价项目收益,对财务收入少的项目可以更加客观的进行评价,也可起到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3.合同管理既反映公共部门对项目的管理理念,又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规范项目各方的行为。应以项目治理的理念,做好PPP特许合同的顶层设计,对PPP项目的整个合同体系设计起到引领和总体规划作用。

   秦颖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目前PPP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政府诚信问题,政府层面,有些地方官员GDP及政绩导向明显,新官不理旧账;企业层面,有的企业为了拿项目拉升业绩,低估风险低估成本,致使“超概”问题严重,此外合法性和合规性存在很多质疑,致使很多项目执行过程举步维艰;咨询层面,有些咨询公司实施方案财务分析随意主观,误导性和引导性明显。研究建议:第一,研究方法上,多做些案例和实证研究,分析优秀案例和失败案例,形成案例指导;第二,在某些成熟的行业逐步出台示范标准和指导性文本以及参考参数。建议仅供参考。

   谭志加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以交通基础设施为背景,建议PPP的基础理论研究(1)应该纳入运营管理,结合长期的投融资与短期的运营服务,将项目高效使用与高效投融资进行联合决策;(2)应该采用系统论的观点,突破单一项目、单一领域,进行项目群的理论探讨,应对城市群、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等国家战略;(3)应该突破公私合营的传统框架,将国有、私有、公私合营及资本结构作为决策变量进行内生化。

   王楠楠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PPP高层设计具有实现公司双方伙伴关系宏伟的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但是现实很残酷。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政府方治理意识和治理能力的问题,也有建筑行业在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作为工程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都更有理由去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其实现高质量发展。联合国已将PPP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如何加强这一工具的力量?如何使用该工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各国学者都应考虑的问题。不应该因为少数案例的失败而否定整个PPP模式。我们这个论坛组织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任重而道远。

   杨杰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

   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下,一是后疫情时代的新场景,PPP应扮演什么角色,需要进一步对我国ppp进行新的定位;二是ppp在“双循环”特殊时期,应从减轻地方政府债务、作为工具在金融体系中两个层面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三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政府公共部门失信行为这一现实问题、突出问题。从行政治理、项目治理两个路径入手,要调整官员晋升激励结构、公共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独立ppp项目监管机构、完善社会资本退出机制等。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