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PPP听众讲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四个脱钩,讲话中有一些面向PPP的即兴发挥。下来后觉得其实每一个方面都可以进一步展开。这是公共管理与项目管理结合一个很好的切入点。PPP研究要上天入地,上天是公共管理看到中国城市发展对PPP的需求,入地是项目管理如何做好PPP的供给。
1)土地脱钩与PPP。最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南强北弱和沿着T型轴线人口和经济集聚的情况,表明北方的城市在收缩(人口出走、经济下降,如东北城市),因此PPP投资要避开没有发展潜力的收缩中地区,因为地方的财政和消费对项目没有偿还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城市未来空间紧凑、功能混合的发展趋势,重点围绕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圈、城市群,为围绕公共性的枢纽点做集群式的PPP提供了基础,因此有TOD、EOD以及XOD这样的中国特色PPP做法。
2)垃圾脱钩与PPP。中国垃圾处理有源头、分类、处置三个环节两个基本趋势,一个是末端的处理结构,要努力从填埋焚烧为主到回收利用为主,其中厨余垃圾如何回收利用是挑战和蓝海,焚烧市场会走向饱和,问题是现在拼命上焚烧项目PPP,厨余回收利用能力严重短缺,上海也有如此情况;另一个是中国的人均垃圾超过每天每人1KG之后,垃圾产生何时达到峰值将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因此迟早需要推出垃圾收费政策以实现源头减量,这对社会资本进入垃圾处理事务提供新的动力和机会。
3)能源脱钩与PPP。中国的能源消耗在2035年以前还不能完全依赖新能源,煤消耗仍然占据半壁江山,因此一方面与火电有关的项目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也有日益增大的调整风险,事实上新冠疫情之后恢复最快的就是与传统能源有关的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另一个是能源效率领域的产业结构、建筑结构、交通结构需要加大转型,因此与能源效率有关的项目特别是改进交通能效和建筑能效的项目可以超前布局。
4)汽车脱钩与PPP。高质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交通出行要与小汽车化脱钩,因此需要尽快建设以地铁和高铁两铁主导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包括城市内部的地铁系统和郊铁系统,城市外部的一二三系统即一小时都市圈交通、二小时城市群交通、三小时跨城市群交通。对PPP有意义的东西是,轨道交通相当一段时间是交通PPP的主战场(例如民间资本参与温台高铁),另外是围绕高铁和地铁站搞基于TOD的城市综合体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