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公共图书馆领域推行PPP模式的优势和策略

发布日期:2020-12-07    来源:网络来源
分享到: 更多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作为盛行于各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引入中国后,被视为重要的制度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尤其是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全国掀起了PPP热,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而近些年,国家越来越提倡全民阅读的行动,这就导致公共图书馆需求量大量增加。而政府的财政不足以提供全民阅读的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将PPP引入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必然之势。一、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水平。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主要依靠财政资金,然而财政投入绝对额又长期偏低,致使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数量不足、馆舍破小、设施落后、人均藏书量过低的情况。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除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外,还必须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承担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金,政府每年付费给社会资本,以保证其收回成本并获取收益,这样政府无须一次拿出巨额资金,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分摊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营成本,在财政支出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缓解财政压力、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金来源。

   (2)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PPP模式下,政府将公共图书馆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打包给社会资本,通过绩效考核机制,促使社会资本方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控制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使公共图书馆全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达到最小,激励社会资本提高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的建设质量,进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3)有助于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的需要。理论上说,公民通过民主机制来表达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但无论是直接民主制还是间接民主制,都存在时滞较长、成本较高等弊端。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即政府提供什么,公众就接受什么。即使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顺畅,政府提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往往也只能符合中位选民的偏好,且与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难以满足部分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特殊和超量的需求,如商用数据库、科技查新、学科分析报告等等"。PPP模式下,既可以保证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免费供给,又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使用者付费的方式,满足公众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图书馆服务需求。

   二、推进PPP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策略(1)建立发展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正确理念

   公共图书馆PPP模式的顺利推行,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都秉持发展PPP模式的正确理念。目前各社会主体对PPP的认知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受公共图书馆PPP项目不能显著带来GDP的提高等因素影响,不在政府重点考虑的范围之内。其次,许多地方政府只强调PPP模式的融资功能,把PPP模式视为解决财政压力的工具,往往只要求社会资本出资建设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具体运营仍由政府负责,完全失去我国发展PPP模式的初衷。因此,为顺利推进公共图书馆PPP项目,必须树立发展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正确理念。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图书馆PPP项目不仅是一种公共服务的融资模式,也能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社会资本必须认识到参与公共图书馆PPP项目虽然“盈利不暴利”,但收益稳定、风险较小,而且公共图书馆PPP项目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可大力提高社会资本的社会美誉度。

   (2)建立公共图书馆PPP应用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已建立PPP模式政策法规和操作规范两个层次的制度体系。首先,国办发[2015]42号是PPP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将PPP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财政部、发改委作为推广实施PPP模式的主管部门,出台了数十份文件,如财金[2014]76号、财金[2014]156号、国发[2015]51号、发改投资[2016]2231号、发改投资[2017]1266号、财金[2018]54号、财金[2019]10号等,对PPP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包括风险分配、绩效考核、政府付费等都进行了全面规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PPP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和示范项目可供借鉴,以致作为“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主管单位的原文化部在PPP模式已在全国许多公共领域爆发增长的情况下,2017年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要求“推进PPP在文化领域中的应用,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示范项目。”因此当务之急,是文化和旅游部或者图书馆协会组织专家,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出台PPP模式具体应用的操作指引,特别是标准化的合同文本,以推进PPP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3)提高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吸引力

   公共图书馆PPP项目吸引力不足,民营资本往往望而却步。首先,公共图书馆服务是纯公共品,社会资本只能以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补助方式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虽然风险较小,但收益较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其次,与其他领域的PPP项目相比,公共图书馆PPP项目投资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吸引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因此,要提高公共图书馆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仅要适当提高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回报率,也要适当扩大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规模。为此,可以采用“打包”形式,将公共图书馆连同周边的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收费项目(如停车场、咖啡厅)等一起“捆绑”,让“使用者”承担部分建造运营费用,这样既保证了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免费提供,又能减少政府付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能扩大公共图书馆PPP项目的规模,使公共图书馆PPP项目具有一定的营利性,从而增强其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三、结语

   PPP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而易见,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供给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而且有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但其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却相对滞后,突出体现在公共图书馆PPP项目数量少、运行方式单一、投资额和落地率偏低等方面。新形势下推进PPP模式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公共图书馆PPP应用模式制度体系,建立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图书馆投资建设运营,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PPP运行方式。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