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在上海联合发布《2019中国PPP市场透明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PPP市场从重数量和速度向重质量转变,2019年各地清退项目648个,涉投资额8023亿元。
据课题组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方芳介绍,课题组对2019年年底财政部PPP管理库9398个项目的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详细评估,编制了一套“2019中国PPP市场透明度指数”。
该指数囊括了75个指标字段,并分为即时公开透明度指数、适时公开透明度指数,以及识别阶段、准备阶段、采购阶段和执行阶段等各阶段的透明度分指数。通过对指数具体结果的统计分析,课题组发现2019年全国PPP市场透明度总指数为76.19,较2018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分解退出效应、存量效应和进入效应来看,透明度指数较差的项目被退库,继续在库的项目改进了自己的信息公开工作,再加上新增项目比存量项目指数也要稍高一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2019年PPP市场透明度指数的提升。
课题组还分析了PPP中介机构的信息公开状况,发现中介机构透明度指数平均得分75.20分,与去年相比变化很小。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中介机构的透明度指数得分与中介机构参与的PPP项目数量和中介机构存续年龄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管理库项目累计9440个,同比增加786个,增长9.1%;累计投资额14.4万亿元,同比增加1.2万亿元,增长9.1%,覆盖31个省份及新疆兵团和19个行业领域;落地项目累计6 330个,投资额9.9万亿元,落地率67.1%,比2018年末上升12.9个百分点;开工项目累计3708个,投资额5.6万亿元,开工率58.6%,比2018年末上升10.9个百分点;管理库准备、采购、执行阶段项目数分别为1409个、1701个、6330个,投资额分别为2.0万亿元、2.5万亿元、9.9万亿元, 目前无移交阶段项目。
2019年,PPP市场由过去的重数量和速度向重质量转变。全年新入管理库项目1434个,同比减少2640个,下降64.8%;新入库项目投资额2.2万亿元,同比减少3.6万亿元,下降62.1%。每月新入库项目数和投资额波动不定。各地清退项目648个,涉及投资额8023亿元。由于管理库内存量项目结构调整导致投资额变化,因而新入库项目投资额减去退库项目投资额与净入库项目投资额不一致。
从地区看,2019年各地新入库项目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河南143个、广东103个、江西80个、山东(含青岛)80个、山西75个;新入库项目投资额排名前5位的是河南2243亿元、四川1797亿元、贵州1752亿元、天津1511亿元、重庆1507亿元。
从行业看,2019年管理库新入库项目数前5位是市政工程629个、交通运输174个、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30个、城镇综合开发95个、教育62个;新入库项目投资额前5位是交通运输8633亿元、 市政工程5298亿元、城镇综合开发2779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471亿元、林业749亿元。
截至2019年末,按累计项目数排序,管理库前5位是山东(含青岛)768个、河南753个、四川559个、广东519个、贵州516个,合计占入库项目总数的33.0%。按累计投资额排序,管理库前5位是贵州1.2万亿元、云南1.1万亿元、四川1.0万亿元、浙江9767亿元、河南9664亿元,合计占入库项目总投资额的36.8%。
截至2019年末,管理库各行业累计项目数前5位是市政工程3793个、 交通运输1317个、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924个、城镇综合开发611个、教育447个,合计占管理库项目总数的75.2%;项目投资额前5位是交通运输4.6万亿元、市政工程4.2万亿元、城镇综合开发2.0万亿元、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9988亿元、旅游4666亿元,合计占管理库总投资额的84.2%。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在致辞中表示,信息公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的新动力,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信息公开加快了中国规范、透明、高效、统一的PPP大市场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的PPP信息平台又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公开能力,让中国高质量高水准PPP 市场建设如虎添翼。中国PPP改革及信息公开既受益于国际多边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也得到了国际多边机构客观公正的良好评价。为进一步做好PPP领域信息公开,将优化公开措施、强化公开力度、深化国际合作。焦小平主任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上海财经大学作为独立第三方对中国PPP市场透明度所作的客观评估,认为这一工作已成为推动中国PPP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