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评价流程
PPP后评价的流程包括接受委托制定计划、成立PPP项目后评价小组、收集资料、现场调查、人员参访、分析及整理初稿、根据专家组意见形成及修改报告、后评价报告完成及反馈。
具体来说,参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PPP项目资产评估及相关咨询业务操作指引》,项目后评价可包括以下7个程序。
一是确定评价目标。在核对项目所处生命周期基础上,识别该阶段利益相关方,并根据该实施阶段关键成功要素拟定评价目标。
二是制定评价方案。根据评价的目标与要求,制定评价方案,包括项目背景和基本情况、项目绩效目标、项目主要评价指标、主要调查方法以及项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是开展后评价。依据确定的重点目标,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实施后评价,归集评价信息。
四是进行偏差分析。根据后评价信息,对照重点评价的目标,发现项目绩效运行偏差、分析偏差原因。
五是提出纠偏路径。依据偏差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提出实施纠偏的路径和方法。
六是及时实施纠偏。项目绩效运行情况与项目实施阶段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后评价主体需要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
七是形成后评价结论。依据项目基本情况、目标设定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以及偏差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纠偏情况等,撰写《后评价报告》形成评价结论。
后评价的内容
PPP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是项目运行状况。重点评估项目运行情况,在该阶段为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项目管理及其完成情况,以及项目预期产出、效果等目标的完成进度情况等。
二是项目合同履约状况。重点评估项目合同签订的合规性、适应性、合理性,项目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完成既定目标,包括产出以及效果等目标。
三是项目物有所值状况。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相比,社会资本参与能有效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质量效率,项目是否真正达到物有所值。
四是项目运行偏差情况。评估项目是否按既定计划运行,在项目实施阶段中的偏差度和影响度。
五是项目运行纠偏情况。重点评估项目运行纠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