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很感谢士宗总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我们知道,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一般是指建设期(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调试、试运行等)和运营期,所对应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
一个项目所追求的,是以最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并不是建设投资最低,或者是运营成本最低,而是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后的现值或者年值最低。项目的运营成本与建设投资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一台设备,其品牌好、性能好、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使用寿命长,当然其投资也较常规的高一些,但是,它的运营费用低。而购置一台便宜的、性能差的设备,三天两头出故障,油耗电耗高,维护成本高,用不了几年就要重置。总体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现值)后者比前者有可能高多了。
针对PPP项目而言,在实现既定目标的情况下,政府追求的是付费最少,社会资本追求是利润最高。而成本是决定付费和利润的关键。
如何控制成本,与付费机制有关。不同的付费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控制成本的节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按使用量付费模式,如:污水处理厂按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费单价付费,将污水处理费单价作为投标竞争点。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方不管项目公司建设投资多大(1000万元也好,1个亿也好),也不管运营成本多少(电耗、药耗、职工薪酬、维修费、管理费等),只要项目公司能保质保量的处理好污水,政府方我就按协议按效付费,管理也较简单明晰;项目公司可以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获取利润。这种付费模式下,成本控制(降低)的欲望、积极性和主动权主要在社会资本方(有利可图),对社会资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社会资本可获得超额利润。
应该说,按使用量付费的这种付费机制是很好的,可惜现值越来越少了。
按可用性付费+运营成本+合理利润(或可用性付费+运营成本)模式
目前这种模式比较多,就连很多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社会资本方,特别是可用性付费计算基数以“经审计的造价下浮”、运营成本以“固定单价”这种付费方式。由于目前往往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即遴选社会资本,勘察、设计、施工由项目公司选定,项目公司可以通过采用施工利润高但造价也高、设备购置费贵但运营成本低等方案来提高施工利润,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费用按实结算,运营成本固定单价)。
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方的管控水平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做了冤大头。对项目公司的沟通能力和利润预测水平也要求较高,不然会导致纠纷。
建议:
1.尽量采用按使用量+绩效付费模式,以简化政府管理工作,激发社会资本创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2.采用可用性付费+运营成本+合理利润付费模式时:
(1)政府方一定要聘请有实力、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把控好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做好优化设计,聘请专家论证,力求做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省;准确确定可研投资批复,避免概算超可研批复估算问题。有可能的话,将设计任务剥离,由政府方委托,以避免“拿人手软”的情况发生;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全过程造价控制(跟踪审计等),严控签证。
(2)社会资本方需要对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案和投资批复、设计方案及概算等进行复核,加强与政府方的沟通,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利润,及时提出建议,避免初步设计概算超可研投资估算、工程结算超概算等问题。
(3)PPP项目合作期限比较长,期间有设备重置、项目移交等问题,PPP协议中要将设备重置的内容、时点、出资方等协商清楚,也要将流动资金是否作为可用性付费计算基数说明清楚(不计入不移交,计入则需移交),以避免纠纷。建议设备重置由项目公司自行考虑,计入运维成本,以提高项目公司科学使用设备的积极性。
(4)对于按实结算的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实行奖惩机制,实际造价和运营成本超过行业同类水平(或者中标价)时,相应提高下浮率;实际造价和运营成本低于行业同类水平(或者中标价)时,给予项目公司适当奖励。
3.绩效考核
随着越来越多的PPP项目进入运营阶段,绩效考核特别重要。目前尚未看到有比较好的PPP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议这一块一定要加强。
我院在2018年自主立项了一个课题“市政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研究(水环境综合治理)”,探讨“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标准化架构的建立方法”。
我们借鉴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一些理念,将PPP项目的绩效指标采用标准化格式的清单进行标识(包括:指标编码、指标名称、指标层级、考核方式、考核时点、考核位置、考核参数、权重、评分等),然后将清单按规则进行排列,形成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标准化架构。此标准化架构的建立,有利于PPP项目绩效管理智能化,也有利于PPP大数据库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以及PPP项目监控平台在线监管等。希望能够推动出台类似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样的“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清单规范”。
专家简介:
张俊,就职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程经济专业,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住建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会专家库专家,国家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