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实中的两种PPP。观察国内PPP的现状,觉得有区分和提出两种PPP的必要,我称为作为项目的PPP和作为思想的PPP,前者是显在的,后者是潜在的,但是意义更重要。显在的项目PPP是当前在推进的政策实践,是列入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那些PPP项目,是PPPer们围着转的事情,属于自上而下推进的精英类型和高堂类型。有研究者认为,它们在国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最多达到10-20%的比重,我的看法是花大力气搞PPP只有这样小的影响就可惜了。潜在的思想PPP,是渗透在PPP实践后面的治理精神和原则,强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从传统的政府单一提供走向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供或者合作生产(co-production)。作为思想和原则的PPP的影响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导现有的自上而下的高堂的精英的PPP项目,也可以催生各种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草根PPP创新。
2)PPP研究的四个层次。PPP要成为好的研究领域,需要有钱学森研究系统科学提出的四个层次。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体系,自下而上依次为各类具体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技术与方法如运筹学,关于系统的一般理论,作为最高原则的系统观。PPP的研究要扎实,也需要形成四个层次的知识体系,自下而上依次为各类PPP项目,PPP项目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PPP的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理论,PPP作为合作治理的思想原则。国内现在的PPP,下面只有狭隘的PPP两库项目,不能包容各种各样体制外的草根创新;上面没有基于公共经济和公共管理的宏观PPP理论和体现合作治理和合作生产的思想原则。换句话说,国内现在搞PPP有实践上和理论上两个方面的不足。实践上的不足是PPP实务只涉及政府层层审定的两库项目,排斥了许多体制外自下而上的治理创新。理论上的不足是用项目管理理论指导实践和政策,严重地疏漏了PPP作为公共服务的宏观管理。这是国内PPP需要提高的两个增长点,也是我们研究PPP有兴趣要发力的两个地方。
3)理论研究的两个参照。研究PPP要有理论高度和支撑,有两个方面的理论成果需要研读。在公共管理与公共经济方面,代表性的理论著作是萨瓦斯的《民营化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他不仅讲PPP的实务包括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的运用,更讲PPP的公共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说PPP适用于纯粹市场物品和纯粹公共物品之间的混合物品,这是继承和发挥了Ostrom的集体物品的制度分类思想。在PPP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代表性的理论著作是可持续发展导向的PPP,强调物品和服务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的叠加,靠单一的组织无法提供,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这种治理不仅涉及政府与企业而且涉及政府与第三部门,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合作生产的含义。国内现在搞PPP,既不了解萨瓦斯有关PPP的宏观研究成果,也不了解可持续发展与PPP方面的研究成果,于是只能用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去狭隘地进行解读、应用、研究。
4)可持续性导向的PPP。2015年联合国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在多年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合作治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PPP或PPP3.0的观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在对象上,PPP的实践领域会从经济性基础设施向环境性基础和社会性基础设施转移和升级;二是在主体上,PPP不能只有政府与企业二元关系,需要基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靠人民的概念,把老百姓的主体地位作为首要的P拿进来,所谓People-PPP,老百姓在项目的提出、设计、融资、建设、运营上有参与权;三是在过程上,强调PPP的专业化要通过3E原则做到三个放大,放大社会资本投入,放大建设产出即效率,放大服务效果。
5)自下而上的PPP实务。在扩大PPPP的实践方面,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是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础的社区微基建为对象的草根PPP,要强调这是人民城市背景下的重要的城市治理创新,典型例子包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草根PPP有三个特点,一是老百姓而不是政府与企业对PPP有主导权,项目多为老百姓提议和设立,政府作为指导和监督,合同主要是在业主、物业和企业方面签订;二是使用者付费对国内经济大循环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实质性的贡献;三是运营服务是王道,发挥了企业在建设、运营方面的专业能力。政府和研究者搞PPP,可能有人会否认和招安这样的PPP,我们的意见是让草根PPP自然生长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