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防范PPP改变基础设施的公有制性质

发布日期:2021-05-26    来源:老时讲ppp
分享到: 更多

   一、追根溯源,理解PPP的本质。

   1、PPP的认识并不统一。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PPP模式,是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实践需求不同,不但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PPP模式的内涵和实践作法并未达成共识。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地域和不同市场主体对于PPP既有共识,也有不同。

   国内基本的共识很简单: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适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不控股,社会资本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全周期管理。

   但是,涉及PPP的具体实践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就五花八门啦,简略提一下。

   发改委说,PPP就是BOT,就是特许经营,我们已经实践几十年啦。

   财政部说: PPP是投融资模式的创新;BOT是PPP的一种,BTO、TOT、BOOT、BOO、O&M等都是PPP,但BT不是,因为没有O;……

   社会资本说:PPP就是政府购买我的投资、建设、运营服务。

   咨询机构和专家说:政府说的都对!

   …….

   2、根据国家制度理解PPP的本质。

   要理解PPP的本质,必须知道PPP从哪里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PPP从哪里来?PPP是舶来品,兴起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治理靠的是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政府是没钱却需要花钱的服务型政府,并不是金融资本的所有者。比如美国,金融资本掌握在美国央行美联储手里,而美联储却是私人银行联合体,也就是说美国金融资本都是私人金融资本。

   PPP要解决什么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提高,需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既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专业的建设和运营能力,这些政府都没有。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创新采用PPP模式,让私人金融资本(也没有国家金融资本)承担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把特许经营权赋予私人金融资本。

   所以说:PPP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产品,Private,指的是私人金融资本。

   3、中国借鉴PPP模式不能生搬硬套。

   中国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当然更需要建设基础设施。但政府债务金融风险的压力,让政府意识到不能靠政府负债建设基础设施,于是,国外的PPP模式经验,成为中国创新探索基础设施发展之路的最佳模式。但,任何思想、理念、观念和模式的应用,都必须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绝不能生搬硬套。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PPP是否适用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呢?必须分析清楚。

   4、狂奔7年的PPP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2014年,PPP横空出世,三年时间,PPP之火燎原中国大地。所有事物都是盛极必衰,2018年财政部开始规范PPP。

   从2014年算起,PPP已经狂奔7年时间啦,时间虽短,但PPP出现的问题却不少,简略概括几条:

   1)政府和社会资本都对PPP失去兴趣。

   PPP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已经不想进去。

   2)PPP的负面清单越来越长,被退库,被暂停,被整改的项目越来越多。

   3)PPP的政府监管婆婆越来越多,财政部门这个亲婆婆的职能也从“服务”转变为“规范”。

   4)各部委出台的PPP政策文件不协调不统一,某些部委的文件严重缺乏合作精神。

   5)社会上的PPP咨询生搬硬套、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6)PPP重投资支出,轻生产运营,忽视投资需要内生增长的基本规律。

   …….

   二、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资料!

   1、何为基础设施?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基础设施做了说明:

   “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2、何为公共产品(服务)?

   目前,人们对公共产品(服务)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咱们仅仅举例说明。

   水、电、气、暖等是公共产品;医疗、教育等是社会公共服务;政策、规划、法律、社会监管等是政府公共服务;交通、通信、能源、数据等是公共服务;…….

   总之,人民普遍需要的产品(服务)似乎都是公共产品(服务)。

   3、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资料。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者不可分离,公共产品(服务)是运营基础设施而生产的产品(服务),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资料。

   “水”公共产品的生产资料是水利基础设施;“电”公共产品的生产资料是电厂和电网基础设施;“通信”公共服务的生产资料是通信基础设施;“教育”公共服务的生产资料是学校基础设施;“医疗”公共服务的生产资料是医院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的生产资料是办公大楼基础设施……

   三、防范PPP改变基础设施的公有制性质。

   PPP中的Private是“私人金融资本”,在中国,虽然对Private的内涵解读并不一致,但普遍的共识是,Private是“非公金融资本”。

   PPP是否适用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呢?这是“规范PPP有序发展”必须弄清的首要问题!

   以新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实践,必须防范PPP改变基础设施的公有制性质。

   1、如果PPP使用不当,会破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018年3月,十九届二中全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资料!

   所以,基础设施必须“公有制”!

   依据谁投资谁所有的要素产权制度原则,基础设施要“公有”,必须是“公有金融资本”投资,即国有金融资本或集体金融资本投资。

   如果让“非公金融资本”以PPP模式控股项目公司,本质上是让“非公金融资本”获得了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股权),破坏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不允许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

   如果让“非公金融资本”通过PPP模式获得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这种行为就是破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敌对行为!就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行为!

   2、如果PPP使用不当,会危害国家基础设施安全。

   中国必须要发展,但发展必须安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66次提到“安全”,而且专门提到基础设施的安全:

   “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如果“私人金融资本”通过PPP模式投资获得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股权),中国的基础设施还能安全吗?“私人金融资本”会真心维护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谁来监督?谁敢担保?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