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传递的作用机制

发布日期:2021-09-07    来源:网络来源
分享到: 更多

   风险管控一直是基础设施PPP项目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对风险间传递机制的理论研究仍比较薄弱。以5个基础设施PPP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全生命周期下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及其传递路径,进而构建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传递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管控最关键是融资阶段,风险因素源于社会资本方、政府方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并且存在着由关键风险因素构成的关键路径。因此,各利益相关者应将风险管控的节点设定在关键风险因素上,注重风险管控工作的前置化,将风险因素扼杀在初始环节或关键环节,从而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与分析流程本文旨在探讨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传递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提高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及传递路径的可靠性,本文应用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流程为:搜集案例→项目阶段 划分→识别关键风险事件→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传递路径→建立风险传递机制。

   1.2 案例选择

   为了提高案例研究的可靠性,本文设定了案例选择的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所选择PPP项目的地域涉及国内多个地区,行业涵盖公路、 基础设施等典型的领域;二是可靠性原则,采用三角验证方法,从多个信息渠道收集PPP项目的数据, 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三是差别复制原则,每一个PPP项目的风险及传递路径均可被识别,且不同项目间既存在相同的风险因素及传递路径,又存在差异性。综合考虑以上原则,选定5个基础设施PPP项目案例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

   1.3 案例收集

   本文建立了专门的案例研究团队,在案例收集、分析过程中,通过三角验证提高案例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1)一手资料的获取。一是实地调研:对国内某建筑类企业进行了集中实地调研,通过与中高 层管理者面对面访谈,收集了包括会议记录、调研 报告、访谈录音等形式的资料;二是电话访谈:对案例中的部分缺失信息,与调研对象进行电话沟通。 (2)二手资料的获取。一是财政部PPP项目库:查找PPP项目信息,对已有数据进行多角度验证与补充;二是官方网站与电子文献:通过企业官网、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渠道,搜集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形式的案例资料。

   2 案例分析

   对选取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整理,识别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及传递路径,进而通过跨项目的分析构建出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传递机制。跨案例分析本文发现,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实施困难是由一系列同时或相继发生的风险因素相互传递和共同作用导致的,对前述5个项目的风险传递路径进行归纳整理,得到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传递机制。分析可得:(1)基础设施PPP项目不同阶段中风险因素数目不同,其中融资阶段最为关键。在全部23个风险因素中,项目前期准备阶段3个,项目招投标及谈判阶段2个,项目融资阶段10个,项目设计及建设阶段6个,项目运营阶段2个。通过对比不同阶段,项目融资阶段的风险因素最多,融资阶段是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阶段。

   (2)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因素来源于多个利益相关者。图 6 中显示的3种颜色分别代表了基础设施PPP项目中风险因素的 3 个来源,即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通过分析各个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引发的风险因素,发现源于政府方的风险因素 9个,源于社会资本方的风险 因素8个,源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因素4个;另外, 处于运营阶段的2个风险因素,即项目实际交通量 不足、实际收益较低,不能归属于任何单一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政府方在基础设施PPP项目中引发 的风险因素数量最多。此外,本文认为共享路径越多的风险因素越关键,因此源于政府方的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是融资阶段的政府方信用风险高;源于社会资本方的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是设计及建设阶段的项目进程缓慢;源于金融机构的最为关键的 风险因素是融资阶段的风险控制要求高和贷款发放延迟。

   (3)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传递机制由关键风险因素形成了关键路径。本文定义初始风险因素、共享3条及以上路径的次级风险因素为关键风险因素,结合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传递机制的特 点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风险传递机制中存在关键路径,即出现在多个项目案例中,且全部由关键风险因素形成的路径。关键路径共有4条:①“地方政府部门财政可承受能力差”→“政府方信用风险高”→再谈 判;②“地方政府部门财政可承受能力差”→“政府方信用风险高”→“政府方履约不力”→退出项目或更改项目合作模式;③“项目资本金构成不合规” →“项目进展缓慢”→实施困难;④“项目资本金构成不合规”→“项目进展缓慢”→退出项目或更改项目合作模式。在上述4条关键路径中,每一个风险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2个初始风险因素“地方政府部门财政可承受能力差” 和“项目资本金构成不合规”是导致项目实施困难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另外3个次级风险因素也极其关键,“政府方信用风险高”“政府 方履约不力”和“项目进展缓慢”中任意一个风险因素都是导致项目实施困难的直接诱因

   3 、结语

   本文构建的PPP项目风险传递机制为全生命周期下的PPP项目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各利益相关者应该将风险管控的节点设定在关键风险因素上;另一方面,PPP项目的风险无法完全规避,一些风险的出现并不一定最终导致项目失败,只要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注重风险管控工作的前置化,将风险因素扼杀在初始环节或某一关键环节,也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例如,在项目跟踪调研中发现,部分实施困难的项目在社会资本方风险管控能力提升条件下,最终实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本文应用了多案例分析法,构建了基础设施 PPP 项目风险传递机制。然而在研究过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可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风险因素识别与传递路径的提炼确定缺少定量分析。本文通过对 PPP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识别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及传递路径,进而整合构建出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传递机制。由于风险识别与路径的提炼主要基于研究团队对案例资料的定性分析,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内部效度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定量分析风险因素的关联性,并采用模式匹配、解释建立及时间序列等设计来进行研究,以提升内部效度。研究结论在推广应用时可能存在局限。本文在选择案例时遵循了典型性、可靠性、差别复制原则,但是全部案例信息均来源于同一家企业,这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在推广到其他项目或其他行业时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扩大案例数量并结合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验证风险因素传递路径的可靠性,提升研究结论外部效度

   (资料来源:王军徽,王东波,杜亚丽,渠珂鑫.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传递的作用机制——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OL].工程管理学报:1-6[2021-09-06].)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