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建构以PPP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

发布日期:2021-09-30    来源:网络来源
分享到: 更多

   目前,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主题是“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是亟需突破的任务。环保产业无论是从资金需求总量,还是从高技术含量需求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行业发展趋势,都使其成为中国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环保产业近五年内资金需求巨大,地方财政无法负担。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特聘院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绿金委首席学术专家蓝虹教授认为:建构以PPP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是解决其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

   本期专栏以“建构以PPP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为主题,阐述发展环保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特点需要绿色金融创新、PPP环保产业基金是新常态下绿色金融的创新模式等主要内容。

   发展环保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绿色产业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产业等。目前,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很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生态维护工程等方面,资金投入都严重不足。另外,我国现在各种污染治理工程都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比如节能、节电、节水、截污的技术,清洁生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建设,这一方面是因为环保政策没有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融合;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需要环保治理的普及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也就是说,真正的环保,不仅需要末端治理,更需要所有产业在其整个工艺流程中进行节能、节电、节水、截污、循环利用资源的工艺改造,这是一个极大的投资市场,极大的内需,而且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以完全取消污染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是不现实的,是与经济发展需求背道而驰的。例如,虽然我们实施了绿色信贷政策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增长需求的带动下,2006至2011年发展最快的十大行业基本都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这些行业是现阶段我们经济增长需要的,而中国人均环境容量的极端有限性又无法再容忍这种高污染、高排放,否则突破环境阀值后不仅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截断经济增长所亟需的资源,导致经济增长无所依托。比如,目前各种工艺流程和机器设备,只能允许不低于四类水质的水进入,否则机器会严重损害,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整个生产流程无法运转。目前,水污染和水稀缺并存,而水等自然资源又是生产中必需的投入要素。在这种环境与经济增长尖锐的矛盾中,应该要求对这些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实施绿色生产,要求其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严格降低污染物排放,争取通过源头治理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很多人担心对污染产业的高环境指标要求,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实际上,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必须支付的环境成本,可以成为投资机遇,并创造就业岗位,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从当前的实践看,市场对这些行业产品的需求是极具刚性的,否则不会在绿色信贷政策、产业限制政策的高压下仍然迅猛发展,因此提高环境标准,那些具有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就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普及运用,中国才能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中国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特点需要绿色金融创新

   如何筹集8至10万亿元资金,既满足环境保护的资金需求,又可以将其转化为新增长点,这是绿色金融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新常态下,中国环境与金融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为复杂。这就要求绿色金融实现复合立体模式,包括技术、商业模式、金融运作模式三层创新的共同发展。

   (1)以金融创新满足环保产业的发展需求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需求特点,决定了金融必须创新才能满足其需求。特别是以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环境治理的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这必然要求实现金融模式和金融制度的全面创新。

   过去,工业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解决。但由于企业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减排意识淡薄,往往使得污染得不到良好治理。如果实行第三方治理模式,排污企业与环境服务公司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就可避免超标排污现象的发生。环保部门也只需要监管环境服务公司,监管对象大为减少,执法成本也大幅降低。同时,治理设施转由专业的环境服务公司运营,也可以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效率。环境第三方治理,是环境治理走向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重要标志,实现了由原来的分散治理走向集约式治理。

   (2)环境第三方治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商机

   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也要求其加快创新。这是因为第三方治理具有环保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征,从而使其融资特点和其他产业有很大不同。第一,融资额度十分巨大,比如,一个污水处理厂群,往往需要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规模。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南、福建、河南公布的计划以PPP模式融资的项目中,环保项目占162个,总融资需求是523亿元,其中1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需求是315多亿元;安徽省安庆市的石塘湖综合治理项目,融资需求就高达62亿元。这样大的融资额度,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贷款方式予以解决,一般是通过组建一家全新的项目公司来运作。第二,融资主体是全新的项目公司,由于新成立,没有良好的财务报表、没有抵押担保。第三,融资采取环境第三方治理,由于买单者是排污企业,在污染者付费的法律规定和环境合同的保障下,只要渡过建设期,项目未来的运营收益才能长期稳定。

   (3)环保产业未来收益稳定

   目前,因为各种污染治理费的收取,新兴环保产业具有未来收益稳定的优势,因为环保产业天然垄断的特性,一旦进入营运期,收益就很稳定,市场风险较小。例如一个污水处理厂群,一旦通过招投标拿到政府的特许经营,就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风险。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从未来收益角度分析,新型环保企业的风险反而比有市场竞争性的其他产业风险小,其风险主要集中在最初的建设期,在这一阶段,环保企业除了未来营运的长期合同之外一无所有,却要求巨额资金的融通。这就要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创新融资模式和金融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注重环保产业未来收益的长期稳定性,并开发出新的风险管理方式以有效管理其在建设期的风险。

   总之,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特殊性,要求环境保护必须与市场结合,注重盈利性,这就给金融的进入提供了机遇。另外,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巨额资金需求,也绝对不是国家财政可以负担的,必须通过金融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环境保护对金融的迫切需求,不仅是对传统金融模式,而且对包括绿色银行、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产生了强烈需求,也要求创新金融模式,以建构更大的融资平台,采取更加多样的融资方式,例如PPP模式、项目收益债等,形成全面立体的绿色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将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增长点。

   PPP环保产业基金是新常态下绿色金融的创新模式

   2014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首次明确给出PPP模式的定义,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2014年以来,PPP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及各方关注的热点,2014年5月财政部正式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此后中央及有关部委也密集出台了有关PPP的文件。

   在新常态下,中国环保产业正在聚合发展,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基本处于相对成熟阶段,在第三方治理带动下,以更加迅猛的规模和速度迈向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和规模化。环保产业的集约化、综合化、规模化发展趋势,需要融通的资金含量十分巨大,且体现为建设、运营、销售、融资为一体,这就决定了只有运用PPP模式才能集合各类融资机构和融资工具筹集到巨额资金,并将各类环境治理项目以某一环境目标为聚焦进行集约整合和打包。

   PPP运行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成功实现融资,因为PPP项目所需资金巨大。因此,环保产业在运用PPP模式时,必须建构可以集合各种融资手段和工具的融资平台,而且这个融资平台专门为PPP项目服务并伴随其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根据环保产业的特点,构建PPP环保产业基金就是环保产业运用PPP模式的基础。PPP环保产业基金是为满足环保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而构建的创新型金融工具,是集产、融、销一体化的环保产业发展平台,因为其融资所依托的是基于某一环保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项目包。对金融创新而言,首先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整合来提高项目包的整体收益率,并基于该项目包的整体收益率,选择多种融资途径、方法和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郭艺珺. 2015,环保PPP盛宴启幕[N]. 2015-03-01.

   [2]钟银燕. 铁腕治污能源行业在行动[N]. 2015-03-16.

   [3]马维辉. 环保企业迎来800亿商机[N]. 华夏时报. 2015-01-19.

   [4]蓝虹、任子平. 建构以PPP 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J]. 环境保护,2015(3):27~36.

   【作者蓝虹教授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特聘院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绿金委首席学术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我国绿色金融研究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