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中国宏观经济2009年第4季度分析报告
目录:
摘要:
2009 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及时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GDP 增长速度
逐季加快,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成效明显,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
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通货
膨胀预期抬头。
展望 2010 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国内经济将面临
政策效应递减、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宏观调控应着力“稳增长、调结
构、 促改革、 惠民生” , 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预计2010
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5%左右,与 2009年大体相当。
具体来看,预计 201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 31%左右,考虑价格因
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2010 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零售额
名义增长 18.5%,名义增幅高于 2009 年 3 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涨幅提高,消费
实际增长将略低于2009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持续提高;全球经济温
和复苏将促使中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
在考虑 2009 年基数较低因素的条件下,预计 2010 年,我国出口将增长10%左右,
进口增长 14%左右,实现外贸顺差1800 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约 10%;考虑 2009
年物价负增长的基数因素对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影响,预计 2010 年 CPI 增长 3%左
右; PPI 增长5%左右, 涨幅均大大高于 2009 年, 但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2010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 11.5%左右,略高于 2009 年。受基数和政策效应递
减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运行态势。经济回升的受益面将进一
步扩大,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有望继续改善。
目录
Ⅰ 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1
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1
(一)GDP增长逐季加快.............................................1
(二)物价全面企稳回升............................................3
(三)就业形势好于预期............................................4
(四)外汇储备持续增长............................................4
二、政策刺激内需强劲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4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4
(二)市场销售逐季走高,政策带动农村消费增长加快..................6
(三)进出口持续回升,贸易顺差收窄................................7
三、财政收入加快回升,企业利润明显改观,居民收入持续提高..........7
四、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8
Ⅱ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9
一、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部分行业仍在重复建设........................9
二、投资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10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隐含系统性金融风险.....................10
Ⅲ 2010年经济发展形势预测..........................................10
一、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适度增长...................................11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12
三、外贸进出口将出现恢复性增长...................................12
四、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13
五、工业增速将有所加快...........................................14
Ⅳ 政策建议........................................................14
一、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 ,灵活审慎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14
二、加大财政对“惠民生” 、 “调结构”支持力度.......................15
三、货币政策要立足“适度” ,改善优化信贷结构......................15
四、有序推进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领域改革.........................16
五、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