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中俄贸易大幅下滑 合作前景仍看好

中俄贸易大幅下滑 合作前景仍看好

日期:2015-07-24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2014年,中国和俄罗斯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52.8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两国贸易额却出现大幅下滑。中俄专家认为,这一暂时现象对中俄经贸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影响不大,两国经贸合作互补性和发展潜力巨大。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1至6月,中俄贸易额为3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2%。其中,中国对俄出口146亿美元,同比下降36.3%;中国自俄进口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3.9%。

   “今年上半年俄中贸易额出现下降,这当然不是令人高兴的,但这也不能成为失去乐观和对未来前景信心的理由。”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表示,原油在两国贸易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全球能源价格下跌造成俄罗斯对华出口货值减少,这是俄中贸易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建民分析,这次大跌首先是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因素引起的。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消费投资需求不振,贸易增长动力不 足。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俄罗斯经济上半年同比下降3.2%,俄居民实际收入已连续8个月出现下滑。

   “不过,造成中俄贸易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贸易结构失衡。”李建民指出,目前机电产品占中国对俄出口的50%以上,而俄对华出口的60%-70%为能源和原材料。全球油价下调,势必对俄对华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俄中贸易结构扭曲和双方相互投资额太小是数年来积累起来的深层次问题,需双方共同努力破解。

   对今年以来中俄贸易出现的波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张地认为,这一现象是暂时的,并不意味着双边经贸合作走向低谷,而应该看到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合作面宽、市场空间广阔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两国贸易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依然具备坚实基础。

   李建民强调,在此形势下,双方应努力改变合作模式,提高合作质量,扩大相互投资,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农业合作有望成为中俄贸易新的增长点。“两国去年 成立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将从一般农产品加工转向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开发,表明两国政府提升合作水平的决心。”

   此外,中俄在能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始实施一系列大项目合作。上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正式开工建设,两国正式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合同。中俄还签署了卫星导航合作备忘录,决定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

   奥斯特洛夫斯基则看好“一带一路”为俄中合作带来的机遇。他说,俄中高铁项目及中国参与俄远东地区开发等合作项目正在实施,两国领导人在今年5月批准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对接将使双方共同受益。

   专家建议,双方应在稳定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贸易的同时,提高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培育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增长点。

   此外,双方还应加强边境和地区间贸易,努力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多元化。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规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贸易融资和保险等领域加强对企业的支持。通过加快推进战略性合作项目,带动相互投资增长。

   杰尼索夫表示,俄中双方正在挖掘合作潜力,加强联合生产、扩大投资及大项目合作。“这样,我们完全可以突破表现在数字上的波动。”

   专家强调,中俄贸易目前面临转型期,双方不必对贸易额和能否实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贸易目标过于纠结,而应当正确认识和判断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和潜力,采取实际措施尽快扭转当前贸易下滑的态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