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美地区尼加拉瓜运河的开工也是饱受争议。不仅是因为项目投资费用高(500 亿美金),它的长度也将近是苏伊士运河的三倍,这条运河与一带一路计划内的克拉运河颇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彰显出中国这项重大举措在实施方面的整合性和复杂性。随着油企开始拓展新领地,将勘探业务延伸至缅甸等国家,而这些项目一般需 6 年至 10年才会初见成效,加之许多经营商迫于降低成本的压力,我们不禁会问这些事态的发展会如何改变东南亚地区的商业运作。
在帮助航运和油气勘探业务扩张方面,新加坡在亚洲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输航线以及它与地区油田的位置使得新加坡成为枢纽中心,同时也在金融,物流和海运方面为油企提供支持。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能够利用它的战略位置,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同时利用已有的资金投入到基建中,并从中获利。与那些没有途径拿到资金的国家相比,例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新加坡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格局很快就会改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以及中国承诺投入 630 亿美元建立新丝绸之路,会在基建方面为周边国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会削弱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重要性。这反过来也会影响离岸油气产业原有的运作方式以及改变它们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东南亚地区影响油气产业的具体因素
1. 全球大约 17%的石油日产量会途径马六甲海峡。
这些石油⼤大多由中东运往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条贸易航线也不断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包括:
•・日益加剧的海盗事故
•・港口之间较长的航行时间
•・港口和航道的拥堵,特别在新加坡港尤为严重
2. 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以及缅甸和印度范围内
油气开采项目的增加会满足中国未来能源安全的需求。丝绸之路也使得这些市场更加紧密的连结在一起。
回顾历史,马六甲海峡是具备自然的竞争优势还是事在人为?
“丝绸之路”原本是以发展内陆路线为基本,将西方与东方相连接。整个运输网络经由印度和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使得中国成为国际贸易的领导者,因为它位于关键运输节点的发源端和结束端。这些节点的运输效率高,并且将亚洲和欧洲的贸易市场连接起来。这条古老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运输条件有关,因为那时的海上运输状况非常糟糕,而且还很危险。随着海上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航海技术更加可靠,马六甲海峡也变得更适于航行。贸易路线也因此由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加坡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抓住机遇,获得优势。
其实对于许多贸易国来说,途径马六甲海峡并不是它们的第一选择,有些甚⾄至认为这条运输通道是缺乏效率的。这样的争议已持续 400 多年,有⼈人在 1677 年就曾经提出从泰国南部开凿出一条新的运河,绕过马六甲,这和如今的苏伊士运河类似。那时的泰国国王也提出建立一条连接宋卡府和缅甸,泰国湾和安达曼海的水路,这条水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下所提及的泰国运河大致相同。这个想法在 1793 年被再次提及,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被忽略。1897 年泰国也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暂时搁置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以稳固新加坡港在东南亚地区占据的主导地位。可以这样说,马六甲海峡的繁荣是基于政治私利而非最优化的效率。
目前形势
如今每天有 1500 ⾄至 1600 万桶石油途经马六甲海峡,航行成本大约为每桶 0.1 美金,加上之前提及的其他问题,泰国运河的开建被重新提上日程,与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互补。有报道称 2015 年 5 月 15 日中国与泰国基础设施投资发展银行已在广州签订谅解备忘录。此备忘录包括一份可⾏行性研究,并预计所需成本大致在 200 亿美⾦金左右,耗时十年方可建成。尽管中国和泰国政府出面否认,但是许多迹象表明运河计划正在不断推进。这包括:
•・人民日报 5 月 20 日报到称某高级官员声明泰国运河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油企已启动油气管道项目,连接缅甸与中国的云南省
•・中国私有公司出资开建的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的启动已为其开先河,这条运河也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而且成本更高,也更长,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泰国运河将连接泰国和缅甸之间正在规划的港口,特别经济区以及道路。
此外,这条运河也会为新的陆路运输增添价值:
•・使得中国结构性地将其制造业靠近低成本生产商,例如缅甸,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和越南。这些国家不仅会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而且易于利用快速的运输方式,包括道路,铁路,海运和空运。在某些程度上这会消除各地区因海运贸易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不平等性。
•・战略上利用内陆运输替代海运贸易,因为这会降低美国与其同盟(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因控制海上航线而带来的威胁。鉴于中国南海持续的领土争端,可以认为丝绸之路和陆路路线的开辟会进一步稳固中国的海上地位并加强其与欧洲的贸易流通。
•・减少对海运贸易及能源进口的依赖性。
•・消除安全风险,特别是与油气供应相关的风险,以及马六甲海峡不断增加的海盗事件与危险。
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促使一带一路逐渐成形:
•・新的道路,铁路和航空基础设施为昆明提供更好的便利性,特别是海运,使其通往缅甸,印度和欧洲。可以认为昆明会很快替代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海运枢纽,而新加坡会成为连接昆明,中国,缅甸,老挝以及越南的支线网络中心。
•・北京将建设新的机场,改善物流网络,同时成都和西安也会兴建新的航空枢纽。
•・缅甸皎漂的深水港和油气管道(连接云南省)的建成,使得中国途经马六甲,直接到达缅甸。这大大缩减了了海上运输时间,因为无需经过新加坡,但这并未解决马六甲相关的安全问题及其他隐患。
•・缅甸土瓦港的发展和相关改善的基础设施,将其与曼谷相连接,同样也会缩短运输时间。
•・重庆铁路线开始运行,是目前中国通往欧洲的 5 条线中最便宜的,这种运输方式比海运快 2 倍,在运输高科技和汽车部件方面更加有效。
总的说来,在东南亚地区,用于支持油气和制造产业的基础设施的缺乏已是共识,但如今这一问题将会通过一带一路下的亚投⾏行得到解决。我预计这对油气产业的影响将会是:
•・离岸支持服务会从新加坡转移到缅甸,泰国和印度,因为这些国家更加靠近新开发的油田。
•・零部件的供应会更加有效,这归功于整合化的运输服务,随着许多新兴市场的准入变得容易,快速有效的供应会降低库存量,缩减成本。
•・运输网络的整合同样会大大缩短海上运输时间,特别是由中东地区运往中国的石油供应。
出于以上考虑,我建议为离岸经营商提供服务的供应者要更多的参与到这些地区来,并开始在这些国家(例如缅甸)建立自己的业务网络,因为支持服务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在目前看来新加坡依旧是受青睐的交通枢纽,但是这种动态性和竞争环境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帮助石油工业降低成本,不仅使其供应链和物流得到改善,同时也会促进它们在低成本国家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