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丽欣在“第九届网络媒体龙江行” 哈尔滨市情推介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就大美冰城向媒体进行了全面解读。张丽欣强调了中央和黑龙江省委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即以哈尔滨为中心,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为全文:
非常欢迎第九届网络媒体龙江行的各位朋友来到冰城夏都——哈尔滨。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大家多年以来给予哈尔滨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按照此次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我重点围绕“应对经济新常态,全力推动龙江丝路带建设”这一主题,向各位朋友推介哈尔滨市的相关情况。
以哈尔滨为中心,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央和黑龙江省委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哈尔滨作为龙江丝路带建设的龙头,按照省委“率先发展,当好龙头”的决策部署,带头实施省委“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市为保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做好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提升文明水平、从严管党治党等重点工作,目前,我市经济发展速度、项目落地态势趋好,广大干部群众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为丝路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哈尔滨在龙江丝路带建设中的资源禀赋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三位的城市,辖9区9县(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4万。哈尔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国家文明城市,在龙江丝路带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地缘优势。
第一,区位条件优越。哈尔滨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的枢纽,是全国特大城市中毗邻俄罗斯最近的城市,在对俄合作与交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全国开展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具有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工业资源集聚的战略地位。
第二,工业基础雄厚。哈尔滨是“共和国工业长子”,集聚了电站集团、哈飞集团、轴承集团等一批“国宝”级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哈尔滨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并且有些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比如,机械制造业中的电站成套设备、汽车及发动机、飞机、轴承,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机器人等,食品工业中的乳制品、啤酒、大豆深加工产品,医药行业的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系列、生物制药等,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石油、煤炭、电力和木材等资源供应充足,为加强对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农业开发前景广阔。哈尔滨是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的城市,农村腹地广阔,拥有耕地188万公顷,以盛产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畜产品、山产品等著称,是全国重点粮豆产区和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粮食年产量稳定在800万吨。哈尔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畜牧业产值居国内同类城市之首。哈尔滨位于全球最佳的奶牛养殖带,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城市的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畜产品的深度开发的潜力巨大。
第四,科技人才优势明显。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现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49所,科研机构50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人,两院院士38人。拥有一批国家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还培育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产业工人大军,为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很强的人才支撑。
第五,新兴产业集群潜力巨大。在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通过“双轮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新的发展引擎,正着力构建“4+6+1”现代产业体系,即综合运用高科技改造、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武装、现代化管理等措施,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石化等4个传统产业;瞄准国际前沿,坚持市场导向,依托科技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民用航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6个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其中绿色食品产业已向双千亿元迈进。
二、哈尔滨推动龙江丝路带建设的进展成效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作为,扎实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是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趋好。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7%、9.7%。
二是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等等。
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对外开放情况。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建设,以大通道节点建设为重点,全面带动对俄贸易发展,成为国内对俄电商平台数量最多、出口电商包裹量最多和零售出口额最大的城市”。上半年,全市对俄进出口总值实现1.35亿元,增长10.1%。哈欧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北美航空货运通道建设积极筹备,综合保税区审批完成在即。具体做了以下工作:启动编制了内陆港、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哈飞复合材料、俄罗斯西格玛小型飞机、绿地集团空港城、大飞机拆解等项目相继签约;立足于构建对俄航空物流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运和货运包机航线,成立了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对俄邮政互换局,建立了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可通过俄方设在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的两个大型保税库辐射俄罗斯全境;建立了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集聚了亚马逊、敦煌网、易买网等知名跨境电商企业;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一城对一国”战略合作协议,在中白工业园内规划建设了哈尔滨园,为哈市企业更好地开拓独联体及欧洲市场搭建了平台。
三是文化软实力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城市文明程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15 年,哈尔滨历史性地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成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并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称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5年,在第十一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哈尔滨市60余个涵盖新闻出版发行、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招商推介,招商总额67.01亿元,融资总额49.50亿元,9个文化产业项目现场推介,20个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额达36.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迷人的哈尔滨之夏、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俄经贸博览会等,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给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开展经济合作、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三、哈尔滨推动龙江丝路带建设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部署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抢抓新机遇,切实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着眼实现国家有关政策在哈效益的最大化,认真研究消化国家支持东北振兴35条、全省稳增长65条政策意见,全面进行任务分解对接,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早见成效。
第二,适应新常态,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把经济工作着力点放在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上,提升存量、扩大增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追求质量效益型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一是强力推动工业稳增长;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是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四是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第三,抓住关键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鼓励创新创业,扎实推进28个重大专项改革项目、70项重点任务,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要着力深化对外开放,重点是把哈尔滨打造成中俄经贸合作平台、物流集散枢纽、加工制造基地、信息金融服务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一是着力推动对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构建和完善对俄商贸流通体系;三是积极寻求扩大对俄产业合作;四是深入开展对俄信息金融服务;五是持续扩大对俄文化科技交流。
第四,巩固新成果,持续优化经济建设环境。重点在突出城市规划引领、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强源网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体制等七个方面下功夫。
朋友们,哈尔滨将紧紧抓住龙江丝路带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实现新跨越。但是,哈尔滨在拓展经济战略发展空间的同时,更需要积极拓展网络舆论空间,营造良好的发展舆论氛围,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请各位朋友持续关注哈尔滨,积极宣传哈尔滨,多为哈尔滨发展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