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此间举行的2015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将国家政策重心向中西部地区、内陆和边疆地区推移,将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推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广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西将立足新定位新使命,加快互联互通、扩大开放合作、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两个建成”。
彭清华介绍,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广西合浦就开通了至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海上航线,这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航线。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广西正全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一是加快互联互通。目前,广西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均已通达高速公路。北部湾港开通了12条直航东盟国家港口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年吞吐量超过2亿吨。南宁、桂林机场已开通了至东盟9个国家的19条航班航线,区内有望形成两个客流量超千万的区域性国际门户和旅游枢纽机场。直达粤港澳的西江黄金水道港口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500多公里,通达全国13个省份,铁路旅客发送量去年增长45.6%,今年前7个月增长57.1%。 “十三五”期间,广西还将投入超过1万亿元,着力建设北部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面向西南、中南、粤港澳、东盟的综合运输通道,实现“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
近期,南宁至贵阳高铁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经重庆、成都以及西安、兰州,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连为一体,使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作用更加凸显。
二是扩大开放合作。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东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成为融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民间友好于一体的开放合作大平台。
广西正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顺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需要,着力打造东博会升级版,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合作向服务RCEP10+6合作拓展。积极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创新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投资和产业合作新模式。
几年来,国家相继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实现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全覆盖,为广西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广西将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着眼全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格局,重点推进面向东盟、粤港澳、大西南的开放合作,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好“边”的文章,努力把开放“红利”转化为发展成效。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广西的一大优势。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森林覆盖率达62.1%,居全国第3位,有23个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和绿色环保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广西是祖国南疆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状况直接影响下游粤港澳和周边广阔区域。广西积极与云南、贵州等省共同推进石漠化治理,与广东开展九洲江等流域治理,与东盟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改善等合作,努力打造区域环境合作共同体,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四是实现“两个建成”。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广西提出了“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
一个建成,就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西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的基础上,把补齐脱贫攻坚这一最大 “短板”作为工作重点,举全区之力,按照“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奋力实现538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
另一个建成,就是按照“三大定位”,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把广西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中,实现地方发展目标和国家战略的有机衔接,有效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周边外交大局,造福广西5400多万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