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成都在对外交流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成都在对外交流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日期:2015-08-28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

   古丝绸之路上,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源头,也是北方丝绸之路的直接腹地、重要支撑和重要客货源地。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成都在对外交流合作上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和连接点,成都正不断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区域铁路枢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建设,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产业优势更加凸显;不断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步伐更快 ……

   古丝绸之路节点城市

   自古商贾云集

   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巴蜀文化兼容并蓄,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元的城市文化内涵使成都成为我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之一。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因此得名。

   自秦时为全国大都市,到唐朝时期成为全国四大城市之一,再到宋朝时期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成都出现,足以见得这里商业的发达程度。

   从秦汉时期到19世纪中叶,巴蜀地区的铁器、丝绸、金银、药材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不断输往缅甸、印度等地,彼时,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源头;也是北方丝绸之路的直接腹地、重要支撑和重要客货源地。沿古丝绸之路一线,不少国家都出土过成都生产的蜀锦蜀绣,成都也出土过西亚、南亚等地的产品,成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交往频繁。

   显现雄厚综合实力

   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循环

   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一带一路”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成都这个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 “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将两大“国家战略”在成都成功实现联通互动。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极大改变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城市,成都在对外交流合作上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源头、北方丝绸之路的直接腹地和重要支撑,成都往北,可联通北丝绸之路,向南抵达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即接上长江经济带……成都作为全国特大城市和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拥有成渝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和西南地区的间接腹地,对周边省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成为了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不容小觑。

   去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扼守中国向西向南“贸易走廊”,是中国面向欧洲、西亚、中亚、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窗口——全球50%的iPad 平板电脑、60%的电脑芯片组和55%的笔记本电脑CPU在这里生产;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成都有35类;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是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成都已成为国家级产业平台密集区之一,促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这里还是“中欧航路”和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已开通24条国际直飞客运航线和9条国际直飞货运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是中国航空第四城;与27个国外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36个国外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有26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成都,开放程度很高,国际化水平已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成都雄厚的综合实力已经显现,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成都,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也进一步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发展步伐。

   今年,随着中法成都生态园、川法生态科技园、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是进一步加快了成都市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发展步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加速、基础设施完善、消费品升级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为成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产业优势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

   加快产业合作步伐

   今年3月,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在新都区石板滩镇正式奠基。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成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推动区域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壮大。而根据目前初步制定的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将更加“国际化、现代化”,将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建设面向中东、欧洲以及南亚的轨道交通产业制造基地。

   作为成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典型代表,科伦药业在哈萨克斯坦的工厂正在加紧生产,现已成为中亚地区最先进的制药厂,以技术引领着当地制药行业,成为当地重点扶持的企业。

   这仅仅是成都产业、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的一个缩影。据市经信委介绍,在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成都已初步构建起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例,成都形成了“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石化产业突出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冶金、食品、建材、轻工产业优化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产业合作的高度,决定了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深度。以产业为纽带,成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之地,建成具有全球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并融入国际分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我市制造业国际化水平。

   随着成都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获批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正强力构建“4+N”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新格局,着眼全球,全力构筑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本报记者 钟文 杨彩华

   关键词:交通枢纽

   抢占“一带一路”战略的先机

   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成都主枢纽

   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成都也是构成“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枢纽城市,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成都主枢纽,到“十二五”期末,将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航空方面,我市已初步建立了“开美、达澳、加欧、通非、盖亚”的国际航线网络,直飞航班覆盖全球五大洲。2014年,成都的通航城市国内第四,西部第一;货邮吞吐量达54.8万吨,排名列全国城市第五,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铁路方面,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货运枢纽,是成渝、宝成、成昆、达成四大铁路主干线交汇点,目前已形成“二环七射”铁路网络,建成以成都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为主的铁路客运站和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站为主的铁路货运站。

   高速公路方面,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由成都绕城高速、成温邛-邛名高速、成灌高速-都汶高速、成绵高速、成南高速、成渝高速、成自泸高速和成乐(雅)高速等高速构建的“一环十射”高速公路网络,总通车里程677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以及与相邻市(州)至少有1条以上高速公路相联通。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规划形成新的高标准出川铁路大通道的构想:按350公里/小时标准规划建设成都至达州铁路;规划建设达州至万州铁路;规划建设万州至湖北利川铁路;规划建设成都经天府新站、新机场至宜宾铁路;规划建设成都经天府新站、新机场至泸州铁路;规划成都至格尔木铁路;规划建设成都至西宁铁路,抢占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先机。

   关键词:对外开放

   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走出去”

   我市已与国外27座城市结为友城

   自古以来,成都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崇山峻岭也阻挡不了成都拥抱世界的步伐。当下,成都正在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寻求合作,扩大影响。

   大邱市是韩国第三大城市,今年6月,成都正式与韩国大邱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至此,我市已与国外27座城市结好。而近年来,成都与友城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未间断过。7月21日,“2015年成都市国际友城公务员研修班”在蓉正式开班,来自成都19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的28名公务员来到成都。

   而为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成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建、商贸、投资、旅游等领域的项目合作,成都企业“走出去”座谈交流会近日如期举行。邀请了国资企业、民营企业、侨商参加,介绍国外项目情况,交流发展经验。大家在讨论中群策群力,谈思路,谈想法,就如何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亚、非、拉等地区继续深化“走出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而这些交流活动只是近年来成都不断扩大交流范围、提高开放品质的一个“缩影”。“一场场友好交流活动的举行,一次次关于‘走出去’的探讨,都是成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努力,通过相互交流碰撞,发现彼此的优势,寻找合作的契机,从而助推实质性的合作。”市外事侨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人才保障

   自主培养+多渠道引进

   双向着力提供人才支撑

   为更好地服务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从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和多渠道引进两个方面着力,为成都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在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方面,我市制定分层次、分类别、分地区的人才培养计划,按需实施超前开发、适时开发和跟进开发。探索了以高研班为代表的集中式培养、以国外短期考察培训为代表的拓展式培养、以服务基层一线为代表的实践式培养等多种培养形式。同时,改革完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培养制度,发现和培养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前沿水平的中青年创新型领军人才。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等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创新人才吸引制度,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我市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统筹制定和优化引才政策,引进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项目、重点学科等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和智力。同时,通过依托“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计划和“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通过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优势企业,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来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