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日交往“政冷经冷”已延续多时,如何改善中日关系、促进和平发展,成为中日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不少学者表示,加强民间交往,促进民心相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谋发展之路,是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途径。
察哈尔学会和日本和平学会10月31日共同举办了圆桌会议,主题为“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未来”。会议上,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共同梳理了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讨论了两国发展中面临的文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成指出,中日双方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础,未来也有新的资源可以利用,“双方合作甚至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共赢层面,而是要努力实现‘超越’。”刘成还表示,在面对矛盾和分歧的时候,要坐下来谈话,引入“第三种力量”,寻找和平的解决办法。
日本和平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长、理事古泽希代子表示,虽然日本政府没有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但由于日本国内少子化、高龄化现象突出,因此特别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她从投资风险、投资方式、环境保护等方面,重点讨论了“开发与和平”的关系,并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日合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中日交流中心研究员陈应和指出,当前中日两国交往“政冷经冷”,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角度,重新审视发展中日民间外交尤为重要。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指出,中日青年学者的交流对和平学的传播很重要,察哈尔学会今后计划针对相关话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日本和平协会成立于1973年,旨在促进日本和平研究。察哈尔学会是以公共外交与和平学研究为主题的民间智库。此次会议是察哈尔圆桌总第35次。察哈尔圆桌是察哈尔学会主办或与其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圆桌讨论,旨在就外交与国际关系、公共外交与和平领域的相关主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