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带来怎样的机遇?“走出去”面临哪些挑战?外向型企业普遍认为“海丝”战略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新机遇,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整合产业链,以应对当前的市场压力。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走出去”面临挑战,建议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引和信息服务。
两个月后,中航国际投资(老挝)有限公司在老挝万象的第一个房地产投资项目即将竣工交付。该公司营销部经理吕磊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两年中国企业前往老挝投资的热度不断升温。投资带动贸易,双边均将受益。
“很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因为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商业机会。例如海外地产建设项目,不仅是我们公司,一大批做建筑、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民营企业也都来到了老挝做生意。”吕磊说。
中国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老挝地区市场部经理缪镇伍说,今年3月,该公司与老挝吉达蓬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万象中心”商场项目在万象正式开门营业,这是老挝目前首个现代化大型商业中心。“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到老挝的投资客多了,我们办公楼的出租率有很明显的上升。”
相关人士认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少国家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对能源、矿产等资源型行业需求旺盛,而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可以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产业,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事实上,这将实现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当地社会对中国企业的欢迎。” 吕磊说,中国企业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能源方面的投资建设为当地带来发展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
一组数据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与“海丝”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3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145亿美元,增长37.8%,东莞向“海丝”沿线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变流器、家具等。而另一方面,东莞市一直鼓励外贸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扩大对沿线国家优质原材料、农产品等的进口。今年上半年,东莞从越南进口的鲜水果增长30倍,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食用植物油增长126.6%,从韩国进口的涂布纸增长10.5%。
部分珠三角企业负责人表示,表现出强烈的“走出去”扩展海外市场的愿望,但也透露出对一些制约因素的担心。“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政策、环境、法规等不太熟悉,缺乏海外项目的专业人才。”东莞一家服装制造企业负责人说,除了搭建走出的平台,“希望政府能给出更详尽的政策指引和信息服务。”
相关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应加强政府间交流协调以及与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完善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金融、税收、海关和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为相关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综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