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欧晓理称,中央与地方政府两个层面都在积极推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2015年年底将完成。
商务部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在50个国家建立了118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有77个处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35个合作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进入新阶段,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从制造业等传统领域逐渐转向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不断涌现的投资并购机会,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投资的新渠道。
早在2014年1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表示,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引导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建设一批产业园区,打造分工协作、共同受益的产业链、经济带,是商务部接下来要做的主要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30多年来,我国产业园区经历了初始培育阶段、快速成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创新升级阶段。1984年至1991年间,我国的产业园初期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在沿海地区首设14个经开区、27个高新区,两类园区的功能定位基本确立。1992年至2002年期间,正值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我国全面对外开放,产业园区迅速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全国共有54个国家级经开区、54个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园区基本实现了国土“全覆盖”。到2013年底,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分别达到215家、1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