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商务部和韩国产通部签署《关于共建中韩产业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两国在中国烟台、盐城、广东和韩国新万金地区建设中韩(韩中)产业园,并建立副部级合作机制,支持和指导产业园建设。近日,在烟台中韩产业园了解,这里将全力打造中韩产业合作的“升级版”。
中韩产业园缘何花落烟台
烟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建设开放型经济园区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崛起最为关键的力量。2014年,全市14个省级以上经济园区以不到全市1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68。5%的地区生产总值、57。1%的财政收入、79。8%的进出口和81.9%的实际使用外资。
除此之外,烟台和韩国之间还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烟台每周100多架次航班往返韩国,从烟台乘飞机只需1小时就能抵达韩国仁川机场。2014年5月,韩国唯一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韩国仁川航空公司开通烟台—仁川航线,目前每周烟台至韩国货运航班达到10多个,使“烟台造”货物借助仁川航空既有货运网络当天中转日韩欧美等国。烟台港距离韩国平泽港仅237海里,对韩开通了8条海运航线,烟台至平泽的“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投入运营。中韩铁路轮渡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烟台和韩国之间经贸往来已凸显规模。2014年,烟台对韩贸易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截至去年底,韩国累计在烟台投资项目3550个,投资领域涉及服装、轻工、电子、机械、食品、建材、海运、商贸、金融等诸多行业。韩国已成为烟台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烟台四成进出口企业与韩国有往来。
目前,韩国在烟台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00多个,外资额达40多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近年来,烟台已成为韩国大企业在中国最为聚集的地区,斗山、LG、浦项、现代汽车、GS、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大批世界500强韩企在烟台扎根。
2014年7月,中韩两国元首达成共建中韩产业园共识。为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烟台市全面启动中韩产业园建设。
今年11月30日,中韩产业园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两国政府间的协调机制正式运行。会议期间,双方就中韩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合作模式、推进机制、支持政策等进行了全面探讨,一致同意将中韩产业园打造成“中韩自贸区时代”两国经贸合作的示范性项目。双方商定,中韩产业园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将于2016年在中国举行。
“双国双园”促进双方产业升级
《中韩自贸区协议》明确将烟台中韩产业园与韩国新万金开发区组合成“双国双园”合作模式,互动合作,重点合作的领域涉及11大产业。
韩国新万金开发区位于韩国中部全罗北道,包括群山国家产业园区、新万金产业园区、新万金观光园区等,是韩国西海岸最大制造业基地,韩国政府计划将其打造成东北亚未来新兴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的中心。烟台中韩产业园将与新万金开发区进行产业互补,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双向投资,共同发展。
“双园双向合作与投资无疑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贸易区政策红利,达到产业升级双赢的局面。”烟台市有关负责人说。
烟台中韩产业园位于烟台市区两翼,规划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将依托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烟台保税港区、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等国家级园区和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烟台港西港区、德龙烟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园区重点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兴产业共生区和临港经济区,形成“一园三区”空间布局。其中,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将依托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养老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共生区,将依托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海洋工程及海洋技术等新兴产业;临港经济区,将依托烟台保税港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和烟台港西港区,重点发展物流、商贸、检验检测认证、跨境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烟台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因此也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载体或平台。建设烟台中韩产业园顺应了这一发展大势,并起到既服务国家发展,又带动区域发展的双重效果。”烟台市商务局介绍。
在发展定位上,烟台中韩产业园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烟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发展动力上,烟台中韩产业园将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引技引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通过港口、机场、铁路等重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烟台与世界连得更近,为烟台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在发展方式上,烟台中韩产业园将摆正政府与市场、政策与环境的关系,更加注重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打造,降低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
承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中韩产业园通过开展与韩国园区的紧密合作,将为中国企业经由韩国开拓欧美等国际市场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将成为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最佳平台和开拓中国13亿人口大市场的最佳入口。
与此同时,作为两国政府主推的园区,烟台中韩产业园将与韩国中央政府指定的新万金开发区开展互动合作,致力于发展成为中韩自贸区产业合作示范区、东北亚综合国际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合作平台。
作为古代东方海上丝路首航地,烟台拥有融入“一带一路”得天独厚的地缘和文化优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交通通达度影响深远。烟台海陆空延伸海外的立体交通逐步形成,将力促烟台变身东北亚重要物流枢纽,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烟台已拥有10大港区、5处一类开放口岸,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并成为世界化肥出口第一港、中国进口铝土矿第一港。目前,芝罘湾港区的化肥、客运滚装和日韩精品航线,龙口港区的中非杂货班轮、石油焦和朝鲜煤炭,蓬莱港区木材等业务在全国港口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在新划定的“一带一路”版图中,烟台港口积极在沿线中布局,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对接“一带一路”,烟台港口建设及早做好了准备,早早与中外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整合芝罘湾港区集装箱资产及业务、开辟韩国平泽客运滚装航线、首开邮轮业务等。目前,烟台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中,到韩国的客运航线已增至3条,基本实现天天有航班。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认为,烟台位于连接华东与东北、中国与日韩的核心位置,有望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凭借目前的港口实力,烟台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
烟台市介绍,烟台中韩产业园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对接中韩自贸区和中国“一带一路”与韩国“欧亚倡议”、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韩国“创造型经济”等两国重大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成中韩自贸区产业合作示范区、东北亚综合国际物流枢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平台、韩国元素突出的智慧型宜居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