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亚国家进行访问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天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把制造业、商贸、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转型提升,将给天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全新机遇。
作为发展中大国
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即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和中国通过海运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前者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后被称为新丝路或新亚欧大陆桥,东西长约10000公里,南北辐射宽度约3000公里。后者则是我们的祖先曾航行到印度洋和地中海,最远达东非的肯尼亚。新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亚、欧国家和地区有六十多个,沿线居住人口44亿,占世界人口的63%。大陆桥在中国境内横贯10个省区市,沿线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93%。
1.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是在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通道,其核心价值体现在重要的经济通道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等方面。我国60%的能源补给来自中东,80%的石油进口经过马六甲海峡,能源需求及其保障几乎成为国之命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安全稳定多元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国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新常态下建设“一带一路”,是顺应全球范围内发展格局变化及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性产能过剩加剧,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增长动力。“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以开放促改革、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开辟新的市场。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减弱的同时,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潜能正开始释放,而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不但可以促进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加速发展,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走出去”,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克服制造业的“低端锁定”,早日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
3.“一带一路”建设是和平崛起的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勇于担当和取得必要话语权的需要。世界需要多极化的地缘政治,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过程中,特别是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经贸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是依照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贸易规则标准,涵盖的内容与贸易自由化水平都远高于正在谈判中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鉴于美欧市场规模在全球的主导地位,TPP与TTIP的形成,有可能使现行多边贸易体制边缘化。因此,特别需要加以平衡,形成多边、多极的全球合作态势。被排除在TPP、TTIP之外的国家,大部分都处在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沿线或其辐射范围内。因此,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使“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4.中国已经具备了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实力。从亚投行的成立到“一带一路”建设基金的设立,都可以看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决心、信心和实力。从国内看,我们也需要开放战略的转换。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引进来”为主的模式实行了三十多年,随着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劳动密集、低工资、拼资源等发展的“红利”逐步消失,这种发展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一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要转移出去,部分企业也会“走出去”,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实际上,我国从2014年开始已经成为对外净投资国,是世界第三对外投资国。“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国内外经济的互动和共赢。
5.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投资基金已经成立。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欧盟与哈萨克斯坦、芬兰、韩国、日本等国政府,对新亚欧大陆桥高度重视。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亚信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也将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