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对接“一带一路”:保险资金走向多元配置

对接“一带一路”:保险资金走向多元配置

日期:2016-01-13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中国正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日前,正式成立的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投资公司”),已顺利发行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一期),基金规模达400亿元,将直接投资境外“一带一路”项目。业内普遍认为,这表明国家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范,同时,这也是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设立的,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不仅有利于保险业创新增效,改革商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还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加入,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

   促优质资源精准配置

   据统计,2015年前11个月,中国企业对沿线49个国家直接投资高达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在“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总数达2998个,新签合同额71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9%,同比增长11.2%。

   可以看到,在“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中,资金融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一环,打通资金通道可以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3000亿元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目前已落户上海自贸区的中保投资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股东单位共46家,包括27家保险公司、1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4家社会资本,单一持股比例不超过4%。

   据记者了解,首期400亿元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境外项目,支持招商局轮船股份公司进一步通过收购和绿地建设方式,在亚洲(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欧洲(土耳其昆波特码头)和非洲(吉布提国际自由港)投资建设港口项目;通过增资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项目(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对接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运输项目,加大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保障,支持国家能源储备计划以及国油国运政策。

   据该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中保投资公司已运作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公司已签署投资框架合同的项目金额超过1000亿元(包括已发行的一期基金产品),其中600亿元资金直接投向棚户区改造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金额接近2000亿元,项目类型包括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跨国公司国际并购项目,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清洁能源等成长前景较好、有助于国家经济提质增效的投资项目等。

   服务“走出去”战略

   发挥保险资金独有优势

   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长、资金量稳定、成本较低的特点,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大量依靠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其中美国的比例高达70%。而“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2015年,保险监管放宽险资境外投资政策,充分发挥保险业功能作用,在实现保险资产全球化和多元化配置基础上,更好服务于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截至去年5月,保险机构已累计发起设立226项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近8000亿元资金。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包括城镇化改造项目。

   “保险业要抢抓机遇,创新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彰显保险的重要性。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保障‘一带一路’顺利实施,扩大我国在区域乃至全球保险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曾指出,保险公司资金安排要围绕“一带一路”制定发展战略,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项目实施。在提供保险服务方面,从政策支持、险种开发、制定配套措施等方面给予深入研究。

   截至目前,我国保险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改革的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拓宽,配置方式趋于多元,保险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据测算,未来20年,我国保险业可以直接为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提供累积24万亿元投资,加上以债券方式进行的投资,可为城镇化建设投资72万亿元至84万亿元。

   多重风险交织

   “输血”更需防风险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促进产业转移升级、化解过剩产能、打开高端装备国际市场。然而在产业投资、对外转移升级过程中,政治风险、战争风险、经济风险、灾害风险等都是“走出去”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毅表示,从中长期海外项目角度看,项目普遍金额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融资结构复杂,暴乱、战争、主权国家违约、汇兑限制等突发的海外政治风险对走出去企业、金融机构提出严峻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外投资贸易面临政治、经济、政策、自然风险等,亟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但目前保险覆盖率仍普遍偏低。“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巨大的风险敞口,从央企到地方,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资产在海外几乎都处于‘裸奔’状态。”苏黎世财险公司总经理于璐巍坦言,中国企业有待建立完善全球风险管理体系。

   在采访中,中华财险副总经理王林向记者表示,保险企业走出去,服务全球化经济,除了为国内外大型企业和重点工程提供大宗风险保障,保险行业还要创新推出出口信用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服务举措,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保险保障服务。

   据王林介绍,目前该公司正在拓宽国内、国际大型经纪渠道,寻求与国内国际大型企业建立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同时与汉诺威再保险、佳达经纪、TIGER RISK等国际保险机构广泛开展交流,吸纳香港、台湾、新加坡、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再保险人成为合约接受人,并对新疆地区恐怖责任风险和海外建工险积极寻找再保人,对国内众多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险需求积极培育临分渠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