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不少国防科技工业“高冷”领域的重量级人物齐聚北京。2016年,中国核能建设进入第二轮发展高峰期,多位核工业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把核能全产业链的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途径;更透露,“华龙一号”出口后,不少中国核电技术的潜在海外客户仍在观望。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央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全国政协委员、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建议,应把核能全产业链的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途径。他还为此算了一笔帐:“据我们分析,目前全球有72个国家希望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上有41个国家有这样的意愿,这里面就蕴藏着很大的机遇。如果在这些机遇里,我们国家能够抓住20%的话,将能产生3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按照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数据,未来五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这一数字到2030年还会增加到300台。其中,80%的新建机组将落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以巴基斯坦为重点的亚洲市场、以阿尔及利亚为重点的非洲市场和以阿根廷为重点的南美市场。钱天林认为,中国核电技术已经达到与美、法等国齐头并进的水平。各国有需求,中国有能力,这正是中国核工业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现实背景。
目前,中国核电国际合作的“当家主力”是“华龙一号”。这项三代核电技术是在中国30余年核电建设、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