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继续深化。继6月2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访华后,7月11日,第三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
对于中俄之间的互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俄经贸问题专家刘华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普京总统的访华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双方务实合作,落实签署的合作协议,扎实地推动项目进程,使双边经贸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届中俄博览会组委会中方秘书长、省贸促会会长鄂忠齐表示:“本届博览会首次在俄举办,将促进中俄两国地方及产业间深入合作,尤其是在推动‘一带一盟’(‘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大单”需落地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6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了经贸、外交、基础设施、技术创新、金融等领域30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
对于普京带来的“大单”,刘华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普京总统本次访华更多的是促进项目的落地。近几年来,中俄之间签了不少大单,包括油气方面等,但其实落实大单更重要,应扎实地推进项目施行,更加务实地推动中俄双边经贸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的合约中也提到了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有利环境。“中俄政府间合力推进项目进行,比如中俄签署很多合同,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项目执行遇到一些困难,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加大力度,为项目落实创造有利投资条件。”刘华芹说。
目前,各国经济调整都处在调结构的阶段,中俄经贸合作也受到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不利影响,出现放缓势头。“但总体来看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还是比较扎实,也比较健康的,虽然680亿美元贸易额有所下降,但贸易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刘华芹指出,若要使中俄经贸合作实现稳步发展,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比如消除贸易便利化方面存在的障碍,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等。要推进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合作进程,扩大合作领域等。通过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来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刘华芹说,俄罗斯卢布汇率的不稳定及贸易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是中资企业去俄罗斯投资的“拦路虎”。中俄之间经贸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还需要推动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合作,尤其要提升市场调节在双边经贸合作中的作用,在两国大力推动的产能合作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提升合作水平,扩大合作领域。
一直以来,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中国入俄投资表示赞许,但也有一些非主流的声音,如“中国投资者今年投资俄罗斯明显减少,很失望”等等。对此,刘华芹认为,这种说法不客观,也没有客观根据。
刘华芹指出:“多年来欧洲国家一直是俄罗斯主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近两年,由于受欧美经济制裁,俄罗斯实施了‘向东看’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俄方推进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国的市场多元化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俄罗斯希望通过‘向东看’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有些操之过急。这里除了制定战略以外,还需要实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加以落实,在这方面俄方还需要做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的营商环境有所改善,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有所提升。“但近两年卢布的汇率剧烈波动对投资者的经营活动构成了巨大风险,投资者难以判断投资项目的前景,由此也迟滞了投资进程。”刘华芹说。
因此,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改善贸易与投资环境将是未来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向,由此可为两国之间的大项目合作、产能合作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
为中俄合作带来新动力
据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透露:“第三届中俄博览会于7月11日~14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据悉,本次中俄博览会,是在“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大背景下,首次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国内共有2000人参加本次博览会。
第三届中俄博览会组委会中方秘书长、黑龙江省贸促会会长鄂忠齐指出,前身为哈洽会的中俄博览会担负着落实两国元首战略共识的重要使命。包括政要聚首、权威发布、经贸洽谈、企业对接、信息汇集,等等。不仅仅是企业合作的平台,更是中俄间更大合作思路和倡议提出的平台,发出中俄全方位合作主流声音。
在刘华芹看来,中俄博览会一直是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的重要平台之一,它有利于推动两国投资方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该博览会还拓展了人文合作内容,搭建了人文交流平台,从而使其成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提升中俄全面合作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