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考虑在菲律宾设立经济贸易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开发经营的特区、产业园区、经贸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一般简称为“境外合作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标志性特征。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基于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复制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从而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密切与中国经贸投资关系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企业抱团出海,规避贸易壁垒和投资风险的载体。 中菲企业拥有更多投资机会
笔者认为,中菲政治外交安全等关系的改善和恢复是建立经贸合作区的基本前提。今年10月18日~21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搁置了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争端,并且表示两国经贸领域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支持双边加强经贸合作。
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的“破冰之旅”后,中国方面也表现出务实合作的诚意。中方表示将促进扩大自菲进口,推动中资企业扩大对菲投资,探讨在菲建设经贸合作区,抓紧商签《中菲经济合作发展规划(2017~2022)》等合作意向。中国在菲律宾建设经贸合作区,将成为促进中菲产能合作,加强与菲律宾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载体和平台。经贸合作区将为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去菲律宾投资打造较好的运营环境,带来较多的投资机遇。
在经贸合作区里,基础设施一般达到“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抱团出海的企业向东道国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境外经贸合作区——国家利益“粘合剂”
菲律宾经济和工业化发展需要来自中国的资金、技术、经验等。菲律宾目前迫切需要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菲律宾企业家渴望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诸如建筑、旅游、农业、电力、工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等领域展开合作,且中国可以提供方案、经验、技术和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菲律宾有铜、镍、金、石油等十几种矿藏,其中铜蕴藏量超过45亿吨,镍蕴藏量超过10亿吨,金蕴藏量约1.35亿吨,巴拉望岛海域石油储量约3.5亿桶,森林面积1585万公顷,鱼类品种约2400种。此外,菲律宾政府在投资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出口导向型企业采取优惠政策。例如:简化出口手续和出口附加税免税。出口商可以保留并自由使用出口外汇所得,还享有进口商品再出口的增值税退税待遇等。目前,菲贸工部投资署(DTI-BOI)正在考虑给予外来投资者一定激励,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提升与外国投资者所在国家的双边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集群式海外投资的创新和探索,也是“一带一路”国家间产能对接合作的有效平台,更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粘合剂”。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在50个国家建设了11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77个境外经贸合区中,有35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42个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15年12月底,中国企业所在“一带一路”国家推进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建区企业累计投资70.5亿美元,入区企业1209家。
风险仍存
回顾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5年),企业自发行动时期。这个阶段的境外合作区主要是为海外先行开发的企业为自身提供服务而建立境外合作区,例如:海尔集团在巴基斯坦建立的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第二阶段(2006~2012年),中国政府扶持并取得初步成效的时期。伴随企业境外开办园区的先行探索和国际贸易投资形势的发展,中国政府对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经商务部考核认定,中国已经在15个国家建设了19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多数分布在亚洲、非洲及东欧等地。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境外合作区承载了新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类型主要有: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加工型、商贸物流型、科技研发型等。
我国政府和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设立的经贸合作区主要分布在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值得一提的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风险需要提早设计解决或防范方案。例如:合作区的建设模式、功能定位、可持续盈利,特别是合作区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政治安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制度信用环境等风险及问题需要充分考量。
总之,中国在菲律宾建设经贸合作区,也是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中菲产能合作,规避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重大举措。未来的重点是推进双边政府保障机制建设,包括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双边合作区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