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一带一路”建西港特区 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一带一路”建西港特区 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日期:2017-04-18        来源:商务部
分享到:

   10年前,一批来自中国太湖之滨的创业者,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柬埔寨西南部的西哈努克省,在泰国湾旁的海滨荒地上,着手创建一个全新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10年后,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入园企业机器轰鸣,当地群众丰衣足食,西港特区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2016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柬埔寨前夕,在《柬埔寨之光》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赞扬“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复制“中国经验”,境外拓荒建“深圳”

   从柬埔寨首都金边驾车沿4号公路向南行驶4个多小时,一块用中文刻写的路牌“洪森大道”,指引着来人进入一个厂房林立、道路宽阔的现代化园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来自苏州的骑士湖木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已经运营了一年多。2016年1月,骑士湖在西港特区租下8000平方米的厂房,生产实木复合地板,产品出口美国。今年,工厂产能达到每月8万至10万平方米,也开始有了盈利。公司于是决定追加投资,再拿下园区4万平方米的土地,扩大生产。骑士湖副总经理陈建告诉记者:“走出来,让企业规避了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实现了转型发展。对于企业在西港特区的发展前景,我们很有信心!”

   现在的西港特区是创业者心中的热土,然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水无电无路的荒芜之地。2007年4月,无锡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在这里开始建设规划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的西港特区。为了征地,特区的创业者们走村串户,与当地村民一家家沟通。收购土地需要丈量面积,当地村民不相信中方的GPS测量工具,工作人员就拿着皮尺,顶着烈日,一家家丈量,每家土地都要丈量三遍以上。

   历经十年艰苦创业,西港特区已成为“一带一路”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西港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介绍,西港特区移植了国内开发区的管理经验,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园区具备了独树一帜的吸引力。目前,西港特区5平方公里工业区已经初具规模,入驻中国和欧美、日韩企业109家,其中包括25家江苏企业。企业租金回报超过10%,园区土地价值比原来升值了10倍以上。

   亲诚惠容,铸造致富“金饭碗”

   文涛,是西港特区默德朗乡的村民。和当地大部分村民一样,养牛、种田是文涛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头牛价值300美元,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2010年,文涛得知西港特区公司要资助柬埔寨学生到中国留学,便兴冲冲地报了名。两年学成归国,文涛很快就在特区的一家塑料编织袋厂找到了一份负责人事、翻译的管理工作,每月的薪水有四五百美金。如今,文涛每天开着私家车上班,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成了亲友眼中令人羡慕的外企“白领”。

   中国企业举办的西港特区已经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饭碗”。据统计,当地70%的家庭都有成员在特区工作,普通工人平均月薪达到250美元,管理岗位超过400美元,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超过原来全家一年的收入。不仅如此,西港特区的发展还给当地人带来了多重商机,很多村民把自家房子出租给企业员工,或是开起了小商店,拓宽收入来源,成为当地“先富”起来的人。

   “要致富,学中文”是西港当地一句老少皆知的“时髦语”。村民毕赛有11个孩子,每天晚上,他都用摩托车载着4个较大的孩子到特区开办的培训中心学习中文,孩子们学完回家,还要给弟弟妹妹上课。“学了中文,以后能找好工作,多赚钱。”毕赛说。

   为了帮助柬埔寨培养产业工人,西港特区联合无锡商院在当地开办了培训中心,为当地百姓提供语言和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2.35万人次。特区还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捐资助学、助困、助医,在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同时,将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成为中国“亲诚惠荣”外交政策的积极传播者与践行者。

   “八方共赢”,打造合作样板

   西港特区是中国首批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和西哈努克省发展最好、就业人口最多的经济特区,生动诠释了特区创业者“八方共赢”的理念。

   “中国打造的‘一带一路’战略,承载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梦。‘一带一路’,不仅中国要赢,所在国也要赢;不仅所在国政府要赢,人民群众更要赢。”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介绍,西港特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心怀“共赢”理念,致力于实现特区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等八方的共赢,力争为我国“走出去”建设境外园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十年“共赢”路,如今的西港特区已成为“一带一路”上一个国际化样板园区。入驻特区的109家企业中,92家已实现生产经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94家“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享受着6-9年的免税期和无壁垒全畅通的国际市场。今年2月18日,西港特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落成启用,标志着特区在打造生态化样板园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西港特区为桥梁,无锡市和西哈努克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江苏省和西哈努克省也签订了友好合作备忘录。

   西港特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起了友谊之桥、发展之桥和文化交融之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秘书长宋金达说:“我希望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能成为‘一带一路’上合作共赢的样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