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好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更好释放各国发展潜力,是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的重要抓手。 “产业是经济之本。我们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日前,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这番讲话,让全球致力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企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国际产能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三年多来,中国企业参与、参股、投资,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共建项目超过1676个。这其中包括在国内力推产业新城与产业园区的华夏幸福也把目光转向了国外,2015年成立了华夏幸福“一带一路”事业部。
“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倡议,也许我们不会这么早就迈向海外市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赵鸿靖表示,在海外打造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区,既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跨越发展,也能为更多中国和东道国企业搭建平台和载体,更好助力国际产能合作。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产能合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要进一步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新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合作方式上不断探索和完善。需打造良好的政策协调和沟通环境,并在规划、政策等方面做好对接,同时要让各种政策和机制真正符合市场需求,适应企业需要。
一位关注国际产能合作的专业人士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华夏幸福将国内成熟的产业新城及产业园区模式移植国际市场的探索值得关注,这或将开辟一条新的高效合作路径。
产能对接:让合作共赢真实可感
“从本质上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采访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就是通过与各国的战略对接,实现各个区域、各个国家生产要素及产业产能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这一判断也得到了相关国家政府部门人士的印证。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第二部长黄家泉表示,加强产能合作将有助于推动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交通系统的发展更加蓬勃,更好提升经济活力。
在黄家泉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全球化的现实需求,其所推进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加速贸易、人才等流动,还可以使相关国家的科技得到迅速发展。
正因为有效对接了各方需求,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同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27个国家签订了国际产能合作文件;与东盟十国发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与湄公河五国发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开展了规划、政策、信息、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对接合作;与俄罗斯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成立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协调两国非能源产业的投资合作。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沿线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在开展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我们尽量多地雇用当地员工。一方面满足了当地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赵鸿靖以印度尼西亚唐格朗产业新城为例指出,华夏幸福在当地超过90%的员工为印尼本地人,与合作方、地方政府、当地居民建立了充分信任、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
国际产能合作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变化,也打消了一些人士曾经的疑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就撰文指出,“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合作双赢’,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可当我们东盟国家看到在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下其中一些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基础建设项目时,我们知道那是真的。”
纳吉布表示,在保留土地拥有权的情况下,让中方企业为马来西亚建设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包括开发大片土地,能给人民引进更多的贸易与机会,制造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繁荣。
搭建平台:为产能合作提供整体方案
截至2016年底,在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合作建立的56家合作区里,入区企业超过1000家,总产值超过500亿美元。其中,中白工业园、中泰罗勇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国际产能合作创新的平台和友好合作的象征。
这些园区也被认为是深化投资合作、移植复制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载体。
华夏幸福选择的路径与此不谋而合。赵鸿靖表示,“我们将‘一带一路’沿线开发建设产业新城、产业园区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的建设。”
目前,华夏幸福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埃及、文莱等5个国家签订了6个产业新城项目。
在国内,华夏幸福与地方政府就产业新城开发运营所确立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为原则,在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产业招商服务、城市运营维护服务等方面,创造出1+1>2的效果。河北省固安县政府与华夏幸福共同探索的PPP模式,还作为创造性典型经验,受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重视以及社会关注。
华夏幸福打造的产业新城,同时也受到海外的关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就于去年11月率包括贸工部长、经济计划部长等在内的庞大的政府代表团考察固安产业新城,实地了解华夏幸福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之后更是力邀华夏幸福去马来西亚开发产业新城。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产业新城所具有的广泛适应性。比如,与印度合作的索纳产业新城,明确将在索纳区域进行首期开发,采取PPP模式,共同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产业新城。这标志着华夏幸福PPP模式在海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赵鸿靖指出,此后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二期产业新城、文莱产业新城,都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模式。“我们就是要为当地政府和中国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展经济、促进投资、促进就业,这是我们做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区的初衷,也是我们扮演的角色。”
“以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区为载体和平台,我们与当地投资合作部门一起研究,包括当地的优惠政策、便捷的审批程序等,力争让入园企业在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区内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赵鸿靖进一步说。
目前,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已与华夏幸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投资促进的工作机制。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海外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布局:瞄准需求与趋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地区差异巨大,如何确保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与当地需求相适应,关系到新城或园区发展的成败,也与中国企业能否较好规避风险密切相关。
业内专家表示,产业新城的基础是产业,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只有实现产业集群的有效聚拢,才能够促进整个产业园区的发展升级,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指导华夏幸福产业布局的正是这样的思路,这对于其他海外产业园区的建设颇具参考价值。
赵鸿靖表示,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华夏幸福布局产业主要遵循三个方向。
一是根据相关国家市场和政策体制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选择与其相适应的产业集群。为此,华夏幸福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发展研究院。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事业部也成立了自己的产业发展研究院,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专家,以及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的人士给予支持。
去年9月3日,华夏幸福在上海举办“印度尼西亚投资论坛”,邀请到印尼总统佐科、7大内阁部长出席,1000多家中资企业参加,很好地搭建起了全球与印尼经贸发展的桥梁。
二是依托华夏幸福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都市消费品、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等10大行业积聚的优势,打造相关产业集群。“我们与行业领军企业也有深入合作。”赵鸿靖说。
三是紧跟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赵鸿靖举例指出,汽车产业方面,未来20年东南亚和南亚的汽车生产在国际汽车生产量中的占比将会大幅提升。纺织业目前中国是最大生产国,而未来10~20年,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的比重会上升。产业发展的这些大趋势,决定了产业布局的方向。
“我们从全球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趋势来考虑方向,同时紧贴相关国家和区域的需求。在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还会根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赵鸿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