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各方评说 > “一带一路”五周年:实践与思考

“一带一路”五周年:实践与思考

日期:2018-09-28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2013 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随后迅速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5 年来,理念已转化为行动,愿景已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形成,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已经落地,有些建设项目更是已经完成,取得了一些早期收获。在 5 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更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

   共建“一带一路”:做了什么?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如果把这些事情进行归类的话,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即构建制度、推进项目、提供保障。

   构建制度

   通过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签署国家间“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以及制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详细规划等方法,不断地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形成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一整套制度框架,即由“一体”“二性”“三共”“四互”“五通”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制度框架;再加上其他相关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形成了“一带一路”制度框架体系。

   “一体”,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 2017 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从 5 个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深刻的界定,那就是要致力于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后来,在同年 5 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到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实际上与以上所提到的 5 点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这也是解决目前世界出现的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国际共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二性”,即开放性、包容性,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最核心特性。“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新的国际平台,有许多新的特性,其中最核心的特性有两个——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两大特性既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之中,也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所特别强调的“丝路精神”之中,还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推进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及其所倡导的构建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之中。所谓开放性,既包括了贸易、投资、金融、信息、技术等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各方面的开放,也包括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开放,最终是不同文明和不同民族在开放中发展,在融合中共存。所谓包容性,主要指的是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应该为所有人群共享,包括贫困阶层的人们和贫穷的国家都能从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得实际利益。

   “三共”,即共商、共建、共享,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4 年 6 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到,“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 2017 年 5 月由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中,也明确地提到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这实际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异曲同工之处,都体现的是中国方案的基本原则。

   “四互”,即相互和平合作、相互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精神,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对这 4 句话进行过十分详细的解释,主要是强调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其中包括,通过和平的方式共同建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不同文明、宗教、种族之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来自不同文化、知识背景中的不同民族和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的结果是从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大家都能收获成功的果实,促进共同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只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思路,就能很好地处理不同国家、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 9 月的提法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后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三部委于 2015 年 3 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进一步明确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 个方面的“合作重点”内容。

   推进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 2 个方面:首先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一些重点项目集中推进的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集中体现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和“多国多港”建设体系中。同时,也根据现实需要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开展了一些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六大经济走廊建设。①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滨洲铁路已经完成了电气化改造任务,中蒙和中俄之间共有约 10 条输电线也已建成,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和中蒙“两山”铁路都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②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修建了越来越多的铁路线与新亚欧大陆桥这一主干线连接。目前,中欧班列已将中国与欧洲的 15 个国家的 43 座城市连接起来了,累计开行数量已超过了 1 万列。③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建设的第一个铁路隧道,即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姆奇克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已于 2016 年 6 月通车;中国铁路施工企业在中亚建成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交通极其不方便的“高山国”塔吉克斯坦中部和南部的瓦亚(瓦赫达特—亚湾)铁路也已于2016 年 8 月顺利通车;从中亚(主要是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A、B、C 线已建设完成并已正常通气,D 线也在顺利建设之中。④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扩建工程向南延伸到巴基斯坦中部和南部的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巴基斯坦 1 号铁路干线升级的建设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之中。⑤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中缅气、油管道项目已分别于 2013 年和 2017 年完成。⑥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等铁路项目都在顺利进行中,中、老、缅、泰共同实施的澜沧江—湄公河一期整治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推进二期整治工程。

   “多国多港”建设。从“多国多港”建设来看,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建设进展顺利,并且瓜达尔港经济开发区第一期建设也已经基本完成。缅甸的皎漂港建设已经开工。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口新城建设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周折后,现已回到建设正轨。目前,中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已经参与到了沿“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20 多个国家的超过 50 个港口建设之中。

   其他建设。尽管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和“多国多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此之外,也有许多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一带一路”上展开。譬如,目前我国在非洲参与建设中的铁路总里程数就超过了 6 000 公里,在建公路总里程数也超过了 5 000 公里,还有一批港口和机场也在建设之中(如吉布提港)。有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开始正常营运了。例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已于 2017 年 5 月通车;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也已于2017 年 7 月通车运行;从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也是在 2017 年建成通车的;诸如此类。

   国际产能合作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到 2018 年 8 月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整 5 年时间,中国仅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就达 82 个,进入合作区的企业已近 4 000 家,累计投资 289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以外的地区,如非洲一些地区,也投资建设了不少产业园区。

   提供保障

   为了使共建“一带一路”切实落到实处,有一些基本的保障必须跟上,否则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一句空话。主要包括资金保障、民心保障、安全保障、法律保障等。以下主要介绍资金保障和民心保障两个问题。

   资金保障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或中国企业联合相关国家新创立了 3 个国际金融机构,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国际银行,并且都是在 2015—2016 两年间新创建的。前两个银行并不完全只是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也有相当大比例的资金是用于这方面的;丝路国际银行则主要是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还专门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一系列的基金,包括丝路基金、人民币海外基金、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非发展基金、“澜湄合作”专项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21 世纪海上丝路”产业基金、亚联投海外基金、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联合融资基金等,以及许多中国地方或企业也设立了“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到目前为止,仅丝路基金就已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际出资 64 亿美元,项目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两国以及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此外,中资银行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布局发展。目前已有 11 家中资银行在 27 个沿线国家(主要为东南亚、西亚国家以及俄罗斯)设立了 71 个一级机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 1 800 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也累计贷款超过了 1 200 亿美元。此外,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和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等还专门发行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一带一路”专项债券(包括部分熊猫债),为“一带一路”建设融资。

   民心保障

   共建“一带一路”,如果没有相关国家人民的支持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可以说,民心相通是一个基础性的保障工程。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中,专门提到了“民心相通”这一点。

   民心相通涉及面很广,从其中的一些主要方面来看,在过去 5 年间,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以及政党、民间交流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教育为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大幅增长。2013 年来自约 200 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总人数大约为 35 万;到 2017 年底,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就到达了 30 多万。旅游相关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报告,2017 年海外来华的总旅游量约为 4 300 万人次,其中约 75% 来自亚洲。而到 2020 年,中国仅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向旅游人数就将超过 8 500 万人次。

   通过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了解和友谊,增进了各相关国家人民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支持,为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好的效果奠定了牢固的民心基础。

   倡导“一带一路”:为了什么?

   中国在世界上首倡共建“一带一路”,既有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也有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考虑。也就是说,这是在综合考虑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宏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将直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繁荣、发展、稳定与和平,最终直接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视角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可以从 3 个方面直接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关系

   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关系,进口一些中国需要的产品,保障中国基本供给得以较好满足。譬如,2017 年中国进口原油 4.2 亿吨,同年国内的原油产量只有 1.9 亿吨,进口量占总需求的 68.9%;2017 年中国共消费天然气 2 373 亿立方米,其中进口了 838 亿立方米,占全年消费量的 35.3%;2017 年中国从国际市场上净进口大豆 9 542 万吨,占当年国内总消费量 11 059 万吨的 86.3%;2017 年中国还净进口铁矿石 10.7 亿吨,占当年总需求 23 亿吨的 46.5%。还有许多其他产品,中国都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于是中国在中亚建设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道网,包括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有 A、B、C、D 共 4 条线,除了 D 线仍在建设之中外,其他 3 条线都已经建成输气。中国也根据需要,建设了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通过管道向中国境内输入石油。中国目前每年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大约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 60% 左右,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原油也已累计达到了 1 亿吨左右。因此,中国目前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场。

   促进中国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因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完全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它有利于促使中国的大门开得更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共建“一带一路”的这 5 年,中国加强了与 64个沿线国家的关系;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一带一路”建设加紧与非洲发展进行对接,中非合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未来,中国还会依托这一平台,深入自身与拉丁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

   有利于促进中国边境地区发展

   由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因,中国与接壤的国家纷纷开始共建边境经济开发区,如中哈边界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老边界的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这就使得过去分别属于相关邻国的边缘地区城镇和乡村,变成了现在双边甚至多边的中心地带,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其他方面

   除此之外,国际产能合作和增加对外投资,还对促使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积极意义,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球视角

   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共建“一带一路”,也将至少可以给世界带来三大好处。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客观的制约,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制约就是缺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金不足,投资就不足,这直接导致了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条件很差,贸易成本很高;很多国家还严重缺电,直接影响其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甚至也影响到人民生活。于是,中国拿出一些资金向这些发展中国家投资。

   以中亚为例,到 2016 年底,中国对中亚的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 91.4 亿美元。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最多,为 54.3 亿美元,占中国对中亚总投资存量的 59.4%;中国现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对其投资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俄罗斯对该国的投资量。中国目前还是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最大的投资国。此外,中国还针对中亚地区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的问题,在这一地区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建设工业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拿出 20 亿美元成立了专门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用于中国优质产能落地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创建了鹏盛工业园,既促进了加工制造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也为所在地提供了 1 000 多个新的就业机会,为所在州提供了 20% 的税收。中国民营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创办了独资的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园,促进现代农业在中亚的发展。

   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能够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由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具有比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所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精神,因而参与各方在“一带一路”上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这就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特别是多边贸易与投资机制,遏制单边机制;有利于推进全球化,甚至推进现有全球化的转型升级发展,改善全球治理;有利于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平等地参与到全球共治的行列、队伍和进程之中,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能够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终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遵循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上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十分契合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因而,共建“一带一路”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最终有利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考“一带一路”:前景如何?

   “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到现在整整 5 年。从本文以上提到的实际效果来看,不论是构建制度,还是实施项目,以及提供保障方面,都已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成效。那么接下来的情况会怎样?最终前景如何?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实践层面思考,也需要我们从理论层次思考。

   就目前而言,共建“一带一路”的绝大多数参与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发展,其中促进经济增长尤其重要。这些国家中的不少国家是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绝大多数国家还有十分充足的劳动力,很多国家甚至面临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这些国家在其目前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存量严重不足,包括缺乏必要的铁路和公路等资本品。因此,其产品无法与市场对接,哪怕是连接区域性的市场也都比较困难;即使勉强能够连接市场,运输费用也很高。很多国家存在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不仅无法生产,就连基本的生活都很难维持。总之,解决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是当务之急。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中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既包括银行储蓄,也包括外汇储备,到了适度增加对外投资、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发展阶段了。因此,从理论上讲,现在确实需要有一个国际平台,将中国在资金、设备和一些适用技术方面的供给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好契合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包容性、综合性等特性,决定其可从相当程度上促进中国与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因此,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具有客观必然性。

   从现实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很快就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热烈支持与积极响应。不少国家、国际组织和重要公司都已经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了。这也说明了这一倡议在这个时期提出来,比较好地满足了全球发展的共同需要。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完成后,很快就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效果,这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件可以促进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譬如,蒙内铁路建成后,积极效果马上就显现出来了:货物运输成本很快就大幅度降低了接近 80%,带动了沿铁路线两旁区域的经营活动,甚至促进了两旁小城镇的复兴与繁荣;列车上和靠近车站的城市和农村的就业机会得以增加,国家税收也得以增加。一条铁路的建成,带来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最终直接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这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缩影之一。据肯尼亚官方估算,蒙内铁路为该国经济增长带来每年 1.5 个百分点的增量。毫无疑问,贡献是巨大的。再如,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项目于 2017 年完工后,解决了当地 1 000 万人的用电问题。

   正因为“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各国及其老百姓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我们认为推进这样的建设事业是有价值的。但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于 5 年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 3 个问题。

   要特别注意项目所在国的债务问题,以免陷于债务危机境况。作为重要的投资方,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密切关注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增长、贸易平衡状况、资本流入和流出情况、税收情况及其变化,尤其是要特别关注该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及其变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微观上关注与项目相关的各项财务指标情况及其变化(包括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人力成本、设备等方面的变化),并严格监控总成本,详细地分析具体的投资安排(包括投资规模、分阶段的资金安排、还款方式和分期还款安排等),严格管理好项目财务问题。

   要特别注意硬件与软件的密切配合,降低成本。要将硬件方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软件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密切结合起来,尽快地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合作方货物出口,特别是促进其特色商品的出口,使相关国家尽快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获得出口促进带来的好处。

   要特别注意增强沿线国家的自身“造血功能”。要将宝贵的资金使用与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密切结合起来,增强相关国家的“造血功能”,实现其自身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果共建“一带一路”不能很好地增强各参与国的“造血功能”,实现其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更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迁,那就应该做深入的研究,找出问题,调整战略与思路,并尽快回到这些方面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