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丹海上风电合作的广泛前景,为促进中丹海上风电技术经验交流和产业合作,12月6日下午,由水电总院和丹麦使馆共同主办的“中丹海上风电产业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能源局、丹麦投资局、丹麦出口协会、三峡集团、龙源集团、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风电、中船重工、上海东海、丹麦LM风能、NIRAS公司等数十家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代表就海上风电发展机遇、海洋环境研究、风电场设计案例和运输吊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上世纪90年代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到如今,谈及海上风电开发以及运维服务,丹麦是一个很难被绕开的国家,不但拥有像维斯塔斯这样的世界风机制造领头羊,而且具有世界顶尖的风电技术研发服务机构。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建成装机容量42.86万千瓦。2014年国家出台了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公布了全国1053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方案,预计“十三五”期间全部投产。进入2015年,随着中国海上风电项目逐步推进,海上风电在未来几年将成为中国风电开发中新的亮点。
会上,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李鹏副处长介绍了“十三五”海上风电规划思路和产业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指出中丹海上风电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
水电总院易跃春副院长做了题为“海上风电发展与经济成本分析”的主旨发言,详细介绍了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前景和成本分析。随后主持了“海上风电开发设计”环节的讨论。
这次会议,中丹两国海上风电专家围绕“开发设计”、“运维与产业链”两个主题,从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成本下降、风险控制、机组可靠性等关键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为中丹海上风电产业搭建了一个专业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