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聚焦投资建设新动向 把握发展新机遇
注册|登录

在线咨询

QQ
Tel
返回顶部 返回热点首页 在线咨询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您所在的位置:BHI首页 > 一带一路热点 > 政策动向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打造国家级城市群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打造国家级城市群

日期:2018-02-23        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
分享到: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日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国家批复的首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战略打造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9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规划(征求意见稿)》印发有关省份和国家部委征求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这是继长江中游、哈长、成渝、长江三角洲、中原、北部湾城市群后的又一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表示,《规划》获批标志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一目标对关中是首次提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契合国家发展大局,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体现了这一区域的鲜明特点,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在其他城市群规划中是没有的,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国家使命。

  刘迎军表示,作为党的十九大后国家批复的首部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二是紧扣“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三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四是彰显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特色;五是明确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定位。

  刘迎军认为,《规划》明确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五大战略定位,既与推进向西开放、深化军民融合、坚定文化自信、优化区域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相契合,又与我省加快追赶超越、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部署相衔接,是国家层面对我省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的肯定和提升。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表示,纵观历史,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都以城市群为支撑,城市群既分散承担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又以各个城市单元的发展促进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彰显了西安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意义非凡。

  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大关中”产业竞争力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主要包括,陕西省关中5市和杨凌示范区及商洛市部分县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主要县区,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部分县区和庆阳市区,总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认为,《规划》充分考虑了历史沿革、人文地理和城市群发展规律,有效拓展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关中”规划。《规划》体现了更高层次的开放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将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更好地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宗宪认为,《规划》实施有利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局面。通过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等机遇,依托面向西北的市场空间和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深度融入全球、全国产业分工体系,打造以西安为核心,其他城市分工协作、合理布局的产业转移示范区。

  陕西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陕西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首魁表示,从发展空间组织来看,《规划》通过跨区域整合,突破了行政区划之间的阻隔,形成了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到“大关中”的协同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发挥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引领作用。

  张首魁认为,《规划》实施将在更大范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大关中”横跨陕、晋、甘三省,地理风貌、民俗风俗、思维习惯等中国元素的风貌特色相近,甚至产业之间也容易造成同质化。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可以在更大区域内整合资源,把各自城市区域特色产业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中,在更大空间范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大关中”区域产业的系统实力和竞争力。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吴刚表示,服务业是我省产业发展的短板,其占GDP比重为40%,而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0%。《规划》实施将聚集资源、汇聚力量,推动我省服务业做大做强,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向西开放更进一步

  “《规划》紧扣‘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依托关中区位、人文、经济、平台优势,提出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持续打造国际交流平台等新任务。”刘迎军表示,《规划》实施将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此外,《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提出了系统谋划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等重点任务,致力于打造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

  卢山冰表示,《规划》有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要求,把“互联互通”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加快推进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群的规划和设想,为城市群的发展和城市治理水平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冯宗宪表示,《规划》实施有利于陕西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为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形成贯穿东西,沟通南北的立体对外开放大通道,将加快人员、资金、信息、技术、商品和物资的大流动,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大关中’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肩负着我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使命,发挥着连接东、中、西部的作用。这些使命和作用的实现,依赖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有力支撑。”张首魁认为,《规划》实施将夯实陕西向西开放的基础,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把握《规划》实施机遇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据了解,陕西省正根据《规划》内容以及我省实际,抓紧制定《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陕西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省级层面、地市层面和跨省协作3个层次。我省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推动《规划》任务落地。

  刘迎军建议,各地各部门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将《规划》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为若干重大项目或工程。比如,积极与国家部委衔接,谋划建设关中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产业带,在富阎等板块建设一批军民融合项目;根据《规划》提出的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等,谋划推进城市群城际铁路、高铁、机场等建设,助推我省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

  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表示,当前,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规划》把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建设高速共享信息网络,这对我省抢占数字经济先机,打造内陆数字经济高地是重大利好。陕西省应以此为契机建设大数据枢纽,集聚数字经济人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任保平建议,陕西省应把握《规划》实施的机遇,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率,把着力点放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陕西各类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让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 图片截取自《规划》原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