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2016年PPP工作的重心将转向操作层和执行层,把第一批、第二批示范项目做成真正规范的 PPP项目,把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坚决剔除。“我们要采用新的、更加透明、可预期的方式推出第三批示范项目。”焦小平坦言。 事实上,对于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在今年1月份的PPP百人沙龙上已有痕迹。财政部PPP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晓霞、财政部PPP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小平和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等部位领导对2016年PPP发展的预期,一定程度上给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孙晓霞说,PPP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融资,而是一次理念观念的革新,推广运用PPP既涉及理念、观念的转变,又涉及体制机制的变革。从相关国家经验看,建立PPP制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这一点对于PPP项目实操人员来说感同身受。
过去一年,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共承担了全国各省市200多个PPP项目咨询工作,在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共236个PPP示范项目中有58个项目有他们负责,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认为,PPP从2014年开始热度不减,内容以务虚为主转向了务实为主。一方面,财政部和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与PPP有关的政策,除了与PPP相关的政策法规外,其他管理办法和方式已基本搭建起框架。
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PPP项目,2015年上半年PPP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半年由于经济下滑稳增长压力增大,PPP落地难问题受到关注。
在他看来,2016年PPP的发展将逐渐理性化,市场对落地问题和具体操作层面的关注将增加。
焦小平认为,新常态下PPP工作的新内涵: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任权力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在此背景下,曾经参与了前两次PPP项目评审的人士判断,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数量会比前两次多,在时间进度上,预计在下半年公布。
记者了解到,财政部在推出第二批示范项目时,就提出要建立“能进能出”的项目示范机制。对已列入示范项目名单的项目,如项目交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能采用PPP模式,或一年后仍未能进入采购阶段的,将被调出示范项目名单。
对于第三次公布项目,财政部将组织专家对前期实施情况进行验收,重点审查示范项目是否符合PPP模式的必备特征。符合PPP模式特征的,将作为实施范例进行推广。不符合PPP模式特征的,财政部将督促实施单位进行整改,或不再作为示范项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