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分割线 实时跟踪PPP项目动态
返回顶部 返回bhi首页 在线咨询 用户反馈

我要咨询

电话咨询:010-68066836、68516181

在线咨询: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1 中国拟在建项目网-在线咨询BHI客服2

×

所在位置:首页 > 探究PPP > 正文 探究PPP

PPP项目政府责任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的PPP项目可持续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21-03-18    来源:PPP频道
分享到: 更多

   (一)加强法律和环境支持

   通过BP-DEMATEL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法律政策的完备程度及投资环境的稳定程度在PPP项目政府责任的实现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备的法律法规及稳定的投资环境不仅保障了PPP项目施行过程中的规范化,为政府在PPP项目中转变传统角色、重新定位提供合法依据,也为PPP项目政府责任的实现提供连续性的推进作用。在法律支持方面,政府作为PPP项目的规则制定者,应为PPP项目的稳健实施构建完善的法律顶层环境。第一,明确政府角色,使政府干预与政府保证在合理范围之内;第二,通过规范PPP项目操作程序,制定专门的PPP项目相关法规以推进PPP项目的落地实施,并将其纳入到整体的法律体系中,使PPP项目处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宏观环境政策中;第三,规范PPP项目特许权协议,完善PPP项目特许权授予制度;第四,制定相关法律条款,规范PPP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程度。在环境支持方面,政府应为PPP项目建立平稳的外部环境。第一,健全经济体制环境,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二,稳定投融资市场,使PPP项目能够在良好的国内资本市场中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第三,建设公平、公正、透明的招投标环境。构建合理、竞争充分的招投标程序,确保公平竞争,避免腐败、寻租行为的出现。法律支持与环境保障是政府责任实现的一种激励措施,也是PPP项目运作成功的先决基础。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为PPP项目提供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从刚性的角度促进PPP项目政府责任的实现,提升私营部门的投资信心与合作意愿。

   (二)加强政府信用保证

   政府信用作为柔性治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责任的持续实现。政府必须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保证PPP项目能够长久运营。政府应重点从协议内容、问责机制、信用监督机制三方面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第一,在PPP项目合作协议中订立信用保证条款。政府作为PPP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应放下身段,站在与私营部门平等的地位,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政府失信、政府违约等与政府失责相关的赔偿措施。对于政府承诺与保证,也应在特许权协议中订立相应调整条款。并且协议中应体现风险防控意识,例如订立项目不可抗力或不可预测的风险控制条款,允许双方在风险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部分调整,保证双方权责分配的平衡性与公平性。

   第二,健全政府信用问责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政府失信惩处机制,健全信用问责制度,真正做到对严重失信的政府部门实施相应的惩戒措施。

   第三,完善政府信用监督机制。在PPP项目中,政府除了扮演监管者角色,还是被监督者的的角色,政府应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信用监督机构,引入社会监督,防止监督规制俘虏,同时政府应列举政府责任清单并公布相应的实现情况,增强政府责任实现信息的透明度,以其到有力约束政府失信行为的作用。

   (三)完善政府监管机制

   政府作为PPP项目的监管者,应该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进行监管,注重对PPP项目效率的监管。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对准入监管、服务价格监管、建设质量与服务质量监管进行监管。在准入监管方面,政府需对进入行业的私营部门的从业经验、技术标准、企业规模等相关资质条件进行审查,同时构建公开透明的招标环境,确保参与竞争的私营部门合法合理。在服务价格监管方面,关键措施是进行价格规制。政府通过控制服务价格,对私营部门通过垄断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进行管控。在进行价格管理和价格监督时,政府需要在相关部门内部进行协调,依据相关条例进行管理。

   在建设质量与服务质量监管方面,通常由政府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执行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公私双方应提前在合同对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监管部门进行条款确定,并对监管的内容进行确定。确保PPP项目的建设标准、运营服务质量、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内容得到有效监管。

   (四)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在PPP项目中,主要的项目利益主体为:政府、私营部门和公众。由于公众处于信息接受的劣势方,公众与其他两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公众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舆论权得不到保障,公众的利益得不到良好诉求,进而导致政府在公共项目决策中缺乏公正与和科学性,导致PPP项目公众满意度得不到客观反映。公众与政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公众参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实现了公众监督,避免政府独占决策权的现象。政府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运用现代政务管理技术,提高政务信息交换效率,通过实行政务公开、行政听证制度,及时将PPP项目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建立电子化绩效评估系统,引导公众主动参政、议政、维护自身权益,推进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相关阅读】
BHI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PPP各地区项目

PPP各类型项目